美标ASTM E119 标准是对各种建筑结构件进行耐火性能判定,不同的产品,不同的用途,判定依据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Ø 相同点:
基本指标相同:基本指标包括完整性,隔热性。
Ÿ 耐火完整性:
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分隔构件当某一面受火时,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焰和热气穿透或在背火面出现火焰的能力。
Ÿ 耐火隔热性:
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分隔构件当某一面受火时,能在一定时间内其背火面温度不超过规定值的能力。
不管是什么结构件都需要从完整性和隔热性能等基本方面进行评估。
例如:
无论是防火门、防火墙,天花板还是其他建筑构件,在试验中都要考察是否出现穿透性裂缝等影响完整性的现象,都要测量背火面温度来判断隔热性。
Ø 不同点:
Ÿ 具体指标数值:
不同产品的具体判定指标数值会有差异。
例如:
不同类型的防火门,根据其使用场景和防火要求的不同,在完整性、隔热性方面的具体温度限值和时间要求会有所差异。一般建筑用的甲级防火门要求耐火极限达到 1.5 小时,在这 1.5 小时内背火面的温度升高值等指标要符合相应的严格规定;而一些特殊场所使用的防火门,可能耐火极限要求更高,相关指标也会更严格。
Ÿ 测试条件差异:
不同产品在试验时的加载方式、加热条件等可能会根据产品特点有所调整。
例如:
对于墙体试件和楼板试件,加载方式就会不同,墙体可能主要考虑水平方向的推力和压力,而楼板主要考虑垂直方向的均布荷载。此外,一些特殊产品可能需要在标准加热条件的基础上进行适当修改,以更准确地模拟其在实际火灾中的工况。
Ÿ 合格判定的侧重点:
不同产品由于其在建筑中的功能不同,合格判定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例如:
防火卷帘的判定可能更侧重于完整性和快速响应性能,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下落并阻止火势蔓延;而对于一些隔热材料,隔热性则是最为关键的判定因素,其结构稳定性的要求相对较低。
Ø 判定依据:
Ÿ 失去完整性:
当棉垫被点燃或者背火面燃烧达10秒钟以上时,被认为试件失去完整性;
测试过程中,6mm直径的探棒可穿过裂缝进入炉内且探棒可沿裂缝长度方向不小于150mm;
直径25mm的探棒可穿过裂缝进入炉内时,则被认为试件失去完整性。
Ÿ 失去隔热性:
试件背火面的平均温升超过试件表面初始平均温度140℃或者背火面在任何一点的温升超过该点初始温度180℃时,则被认为试件失去隔热性。
Ÿ 失去承重性:
在试验过程中试件发生垮塌;或梁板构件的挠度、柱构件的轴向变形、柱构件的轴向变形速率超过规定值时,则被认为试件失去承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