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顺治时期瓷器的概况
清政权初立之际,各地战尚未平息,以景德镇为中心的瓷业生产,从晚期时己趋衰落,到清初更加颓败,一度处于停滞状态,时值百废待举,清政府对官窑的生产尚无暇顧及。因而,顺治时期遗存的传世品中,署官窑款的器物甚为罕见。品种多仅见青花、五彩、黄釉、茄皮紫釉等数种,常见的多数为民窑生产的日常用具和供器之类。由此可见,清初的御窑厂,在当时三藩割据的动荡局势下所受的重挫和冷遇。
二、 造型特征
顺治瓷器,造型古朴,胎体厚重,如瓶、樽、罐、炉、海灯、大盘类。造型虽部分承袭前朝,具有明代遗风,但也出现一些新颖的品种,如绘怪石花卉纹饰的盘、碗、斑片云中三现的龙纹筒花觚等。署顺治年款的官窑器中多圆器;民窑则以佛前供器为多,器型稚拙,器足宽厚,露胎较多,砂底光润,釉质青白。因顺治民窑大多无年款,故易与明末和康熙初期器物相混,鉴定时应从造型、胎釉、纹饰上作比较,有的还可以器上的干支年款为佐证,去“对号入座”。
器型选例:
筒瓶——亦称作“象腿瓶”。广口微侈,短颈溜肩,无釉的细砂底光润细腻。明代万历时已经出现雏型,器为直口,丰肩,腹下渐收,圈足釉底;天启、崇祯时的所变化。顺治时起赋予“大清天下第一统”的寓意,从而成为顺治、康熙两朝最为流行的器物。青花器多绘博古、花鸟、山石芭蕉等图案。五彩器纹饰则以人物、雉鸡牡丹和锦地开光玉兰、牡丹等为主。
蒜头瓶——口部呈收口、撇口或直口,下作蒜头形,口沿多施酱黄釉。长颈,扁圆腹,圈足光滑。有的器物圈足修胎工艺较粗,不很规整,加之胎体厚重,釉面不够光润而显古拙。常见的有青花器,颈部以上多绘荷花、莲辨和向上的长条蕉叶,腹部多绘缠枝莲、麒麟芭蕉、虎牢關等。
观音樽——其造型为后世康熙最为常见的观音樽的前身,又称“大口樽”。撇口短颈,丰肩渐收,长腹近足处外撇,胎体厚重,砂底无釉。故宫博物院藏有五彩缠枝牡丹器一件,胎体厚重,器身高达58厘米,画意豪放,花叶中,其青花呈浓艳的黑蓝色,红绿彩深重鲜明。
将军罐——因宝珠顶纽盖状似将军盔帽而得名。初见于明嘉靖、万历时,至清顺治时基本定型,康熙年间人物涌现。顺治时的,器型丰满,器身较粗矮,直口丰肩,腹下敛,平面砂底,偶有火石红色。有的高达一米左右,颈部有孔可以穿钉上锁。出土的将军罐,多为佛教僧侣盛殓骨灰之器。其中青花器,常绘雉鸡牡丹、云龙、麒麟芭蕉、宝相花等纹饰。
罐——直口露胎,丰肩收腹,平底无釉,有的可见螺旋状削痕。常绘竹石芭蕉、麒麟、云龙等异兽和大博古等图案。
香炉——侈口短唇,圆腹,器壁较深,高深圈足,无釉砂底,口部涂的酱黄釉。多见青花器。青花色调浓淡相间或呈灰蓝,且有晕散,模糊不清。型制虽与明代天启、崇祯时相近,但纹饰上的变化卻较突出,如出现了斑片云纹中藏身露尾的行龙、粗放生动的麒麟的神态飘逸的竹林僧人等,用笔泼辣、豪放。
碗——收口式碗与盘类纹饰相似,多绘洞石、秋叶、花卉,除题有干支纪年和“百花斋”款外,也的署“梓桑轩”款的,马蹄形小碗类,微撇的敞口施酱黄釉,器壁较直,胎体略厚。近年
三、图案纹饰特征
顺治时期,瓷器的装饰工艺,有印、刻、划、绘等。图案纹饰的演变较为明显;晚明时富有民间生活气息的绘画题材(如捕鱼、牧牛等)己渐消隐,代之以粗犷豪放的怪石花卉与工丽潇潇的人物故事,呈现了典型的时代风格。尤其是这一时期常见的几种特殊图案,使人触目即有清初之感。例如:
云龙——以云龙为题材的绘画较为多见,官窑器上的龙纹,形状整肃;康熙时也一样。民窑器的龙形高大雄壮,以顿捺皴点手法渲染游龙浮云,翻腾转侧,一身三现,确有“云从龙”之感。此种斑片云纹,顺治时最为流行。另有在云朵外线以廓線勾勒,形成一圈露白的画法,亦较特殊。
瑞兽——以伴有山石芭蕉的麒麟,独角兽等为多,用笔粗放、生动,大有呼之欲出之态。康熙朝所盛行的奇禽怪兽开光图案,亦当滋蔓于此。其青花色调,或浓或淡,有的甚至晕散不清,然而,此类黑蓝、淡蓝以及浅淡模糊有色泽,卻更能烘托出猛兽的气势。瑞兽图案之所以流行於此时,应与当时战乱的社会背景有关,结合明末清初盛烧佛前供器的特点,从一个方面反映出民间希望神佑,祈求国泰民安强烈愿望。
人物——传世品,书有“大清顺治年制”官窑款及明确干支纪年款的青花人物器,绘画内容相当丰富,有天女散花、八仙、罗汉、竹林僧人,西厢记等,人物神态飘逸,并注重以场景烘托人物,远山近水、亭榭庭院集於一画,画工细腻,且采用分水、皴点、淡绘及浓笔渲染等技法。特别是胎质细密、色调翠蓝沈静的青花器,发展到康熙朝,有“出蓝”之誉。明代晚期画中题诗及写年款的习惯,在此时的青花与五彩器的人物画面上仍有青现。故宫博物院所藏顺治十五年青花人物大盘,在江西饶州守道五镁监制的赠品,堪称顺治青花人物的代表作。
树叶山石——民窑青花盘、碗中,多见仅画一片树叶或单一多孔洞三石的纹饰;树叶旁所伴题句书体较为规整,分隶、行、草几种书体,题句为“梧桐一叶生,天下新春生”、“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黄叶落兮雁南归”等,这一题纹饰常被称为“秋叶洞石”。亦有在秋叶里以青花涂地,双钩露白的叶脉和行书题句的。除秋叶伴洞石纹外,还有以玉兰伴洞石的图案。此类图案沿用至康熙初年。洞石图案出现的年代当早於明代末期,顺治时用笔泼辣,一改乾隆时洞石的纤细柔婉;有的叶石相依,花草相衬,其山石奇异多姿。
常见图案纹饰:
云龙、斑片云龙、朵云行龙、云鹤、团鹤、天马、海兽、狮、虎、豹、麒麟、麒麟芭蕉、雉鸡牡丹、山石竹鹊、山石芭蕉、山石牡丹、秋叶怪石、玉兰、折枝玉兰、秋叶、蕉叶、莲辨、缠枝牡丹、缠枝荷莲、荷塘莲花、海水江芽、勾云,八仙、罗汉、竹林僧人、太白醉酒、指日高升、五老观画、老人、天女散花、西厢记、仕女婴戏、儿童捉柳花、诵书图等等。
题词:“一片”、“一叶清片”、“一叶佳式”、“一叶从新生,天下尽皆春”、“一叶得秋意”、“梧桐一叶”、“梧桐一生、天下尽春”、“梧桐一落,天下尽秋”、“梧桐一叶生,天下尽芳菲”、“满街梧叶,月在其中”、“看花有意,落叶无声”、“黄叶落兮,雁南归”、“出门不见山,秋色何处好”、“太平年兴”、“青莲柱石”、“红叶传书信,寄与薄情郎”、“立武弘成振万邦”、“状元榜眼探花郎”、“梅子留酸溅牙齿,芭蕉分线上窗纱,日常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市场总监:鹿总 (或是扫描下方二维码)
电话联系:
征集QQ(邮箱):
公司地址:常州市武进区延政路16号世贸大厦B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