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权威心理咨询之怎么做孩子的朋友

  • 发布时间:2017-06-09 10:56:27,加入时间:2014年12月12日(距今3813天)
  • 地址:中国»湖南»长沙:长沙市天心区书院南路东怡外国B栋2005室
  • 公司:北京德道幸福生活心理医学研究院,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任老师,手机:13283878570 电话:0731-82046146 QQ:2425178287

德道幸福网络心理咨询平台是最贴心的心理咨询平台,称得上是心理咨询方面的超市,任何心理方面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经济拮据,找公益咨询师,做免费在线心理咨询;怕咨询无效白花冤枉钱,找不满意退款咨询师;若想简单省事,找咨询师;若有特殊需要,找专属咨询师;若想发展企业,找企业EAP咨询师;若想提升自己,找心理课程讲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扮好“教师”角色,家长要做孩子这样的朋友:

悉心呵护的朋友。父母担负着养育子女的责任。对子女的悉心呵护,既是一种爱的传递,也是一种爱的示范。这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爱心,而且会让他们懂得感恩。当然,父母在施爱的同时,可以适时进行一些感恩教育,创设一些感恩时机。

平等相处的朋友。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应该蹲下身子与其对话,让他感受到父母的尊重与慈爱;孩子长大了,父母应该以商量的口气与其对话,让他感受到父母的和善与平等;孩子成年了,父母应该以征询的口气与其对话,让他逐渐确立一个成年人的责任、担当和自信。

言传身教的朋友。家长教育孩子,需要循循善诱的言传,不能忽略率先垂范的身教。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家长的每一言,每一行都要做孩子成长的榜样。好的身教,胜过百遍言传。

唤醒潜能的朋友。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要善于用敏锐的眼光发现孩子的潜能,更要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唤醒并发展孩子的潜能。这对孩子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激发兴趣的朋友。孩子的兴趣爱好常常会被不恰当的教育挫伤。父母要为孩子的兴趣发展创造适宜的成长条件,营造和谐的成长氛围。拔苗助长式的急于求成、行政命令式地乱加任务都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育子女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在我们的生活里,总会听到一些父母说:“我和孩子是好朋友”,育儿书也在教导家长如何与孩子做朋友,众多的育儿观点都在告诉父母,“与孩子交朋友是父母的高境界”。然而,事实却是,家长与孩子成为朋友,这个观点本身就是错误的。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无论家长与孩子的关系维护得多么平等、相处地多么亲密,亲子关系与朋友关系是性质极为不同的两类关系,它们在孩子的社会化过程中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互为补充,不可能也不应该消灭其中的一个;

二是,孩子与家长的关系是什么样的、怎样的互动交流方式,会对将来孩子跟老师、领导等权威的关系带来很大的影响,不能将其定义为朋友关系而误导孩子。

父母想成为孩子的朋友,真正做起来,其实不容易。让孩子喜欢你,崇拜你,敬畏你,才好做朋友。

一是大人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做事情。父母和孩子,有代沟是免不了的。父母要低下身子,主动走进孩子的世界。比如,很多父母禁止孩子用电脑,用手机。但是,孩子如果如你所愿,在班上,在同龄人之间,就没有共同话题,就会边缘化,最终孩子会怨你。再比如,父母认为孩子穿着方面,应该“朴素”,多穿旧衣服,才是好孩子。但现实是现在的孩子大多穿得很时尚,你再要求孩子这么做,孩子在班上就会“没面子”,甚至被其他孩子嘲笑。有些事情,父母要转变观念,才能和孩子有共同语言。而共同语言是做朋友最基本的条件。

二是大人做事要像大人的样子,孩子才能把你当朋友。父母要求孩子认真学习,自己却整天打麻将。要求孩子说实话,却当着孩子的面说谎话、粗话。这样,父母在孩子眼中,地位就会越来越低,最后到没有资格做朋友。

三是原则问题不能让步,要让孩子有适当的敬畏。没有这一点,朋友也做不成。小事讲民主,大事讲原则。无关紧要的小事,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关系到孩子成长的大事,要和孩子多商量。孩子明显不对,父母就要拿出权威来。孩子做错了事,不能因为怕破坏“朋友”关系,而一味退让。要严格要求到孩子改正错误为止。这样,孩子才能走正道,成人才,跟孩子做朋友才有意义。

其实父母不难发现,孩子哭闹不见得就是要人抱,而是希望知道父母就在身边,所以到底要不要抱不是问题,而是了解他要什么,有的父母干脆就以塞奶嘴解决,但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吗?零岁教育所以重要,就是因为父母的行为会影响孩子,亲子之间如何互动,对他未来的情绪将有极大的影响。

在零岁之前就做好孩子的人格发展,必须是父母懂得如何用对心、使对力,如此可以使你将来在教育孩子时更加省力。例如我要在上班前叫孩子起来吃奶,但孩子睡得很沉,被吵醒一定会很不愉快,所以我就想如何使他快乐地起床,经过我的观察发现,父母当时的情绪如果是急切的、有压迫性的,孩子也会感到不安,所以我决定在他一睁眼时,就让他看到我的笑脸,我会抱着他去玩玩偶,抓他的手让他去拍一拍,跟他说话,使他了解这个仪式表示要起床了,要知道跟人家问好。所以营造好的起床气氛很重要。另外,挑选保姆也是重要的,要了解保姆会不会笑,是不是愁眉苦脸,这样才不会将负面情绪带给孩子。

朋友必须是相互之间具有同等地位的人,年龄虽然不必相同,但是社会地位相同。在家中,无论父母多么开明,家长必须比孩子拥有更多的权力。

而朋友之间,地位与权力相同,如果他们希望友好相处或者实现共同目标,就必须学会彼此理解对方的观点,互相协商、妥协、合作。

当家长说要跟孩子做朋友时,其实他想强调的是这种理解、协商与合作的精神,但亲子之间,家长在很多事情上必须对孩子有要求、有奖惩,是孩子信任遵从的权威,关系无法等同于朋友。

父母和朋友对孩子的社会性的发展同样重要。

与父母的良好互动使孩子获得基本的社交技能,并能建立起孩子的信心和安全感,使他们乐于并勇于探索未知的世界,对陌生人友好,有亲社会的态度;

而与朋友等同伴的交往,可以使孩子扩展其基本的社交技能,能增加其交往能力和适应性社会行为模式。它们互相促进,互为补充。

研究表明,受欢迎儿童的父母是对孩子既权威又温暖、接纳的父母。

所以,请不要再与孩子做朋友了,做好他的父母,鼓励他去交朋友,给独生子女创造同伴交往尤其是深交往的环境,让他处理好自己的朋友关系,让孩子的生活中“关系”的领域丰富多样,可以帮助孩子积累积极正向的人际关系与互动。

和孩子做朋友切忌“出卖”

很多孩子和家长不仅做不了知心朋友,时不时还会变成关系紧张的“敌人”。我觉得,孩子之所以会时时刻刻提防家长,生怕家长知晓了自己的秘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曾经被家长“出卖”过。本来他们把家长当成了推心置腹的朋友,但有些家长会有意无意利用这种“朋友”身份,对孩子进行管理和说教,有的还会因为知晓了孩子的秘密而经常揭孩子的短。有的父亲会把孩子的秘密告诉母亲,有的母亲会把孩子的秘密告诉父亲,然后父母就结成了统一战线,这样自然而然就把孩子“孤立”了起来。时间一长就会让孩子产生一种错觉:父母才是真正的朋友,孩子无论如何都站在父母统一战线的对立面。试想,一个经常感到被“出卖”的孩子,能与“出卖”自己的人成为朋友吗?

所以,父母要和孩子做朋友,就必须做实实在在的朋友,做让孩子放心的朋友,如果孩子被“出卖”过,哪怕这种“出卖”只有一次,他们也会产生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在这种前提下,再想和孩子做朋友就难了。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