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道幸福网络心理咨询平台是最贴心的心理咨询平台,称得上是心理咨询方面的超市,任何心理方面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经济拮据,找公益咨询师,做免费在线心理咨询;怕咨询无效白花冤枉钱,找不满意退款咨询师;若想简单省事,找咨询师;若有特殊需要,找专属咨询师;若想发展企业,找企业EAP咨询师;若想提升自己,找心理课程讲师。
5月4日,因李某某学习成绩不理想,其父亲将其手机没收,5月5日,孩子向父索要手机未果,从家中11楼南侧阳台跳下。5月7日晚,李某某母亲薄某某,女,41岁,因儿子离世情绪不稳定,在家人看护不备时也跳楼,送医时已无生命体征。
只因没收手机,两条生命相继离去......这背后分明透露出一些问题:这个家庭中的亲子互动模式早已出现问题,孩子和家长却都处在困境中不知所措,最后竟然选择了一样极端的方式来应对。
无独有偶,我所接触的青少年咨询案例,尤其是青少年情绪问题、青少年抑郁症咨询,大部分都与家庭中亲子互动模式有关。今天小崔不抑郁编辑部想就着这个问题,借由下面这篇文章跟大家聊一聊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抑郁症和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
这是一个小小抑郁症患者的病例:
甜甜,一个十岁的小女孩,小学四年级。
两个多月不爱说话,不理人,不和同学玩,常和同学打架,特别爱哭,学习成绩下降,不听话,晚上常在房间溜达不睡觉。老师让家长带其去医院检查。
甜甜父母带其到儿科,各项检查指标都正常。儿科医生建议心理科就诊。
家庭背景:父母是高中老师,工作忙,把孩子交给农村的姥姥看管。一周回来一两天看看孩子。孩子性格:内向,胆小。
甜甜就诊时耷拉着脑袋,不回答任何问题。爸爸劝甜甜好好回答医生问题,她喊了一声“讨厌!”抬手就把爸爸的包拿起来扔了。当问道“甜甜不喜欢爸爸吗?”甜甜大哭。
虽然甜甜不配合检查,考虑到病史表现和家庭背景,考虑孩子存在抑郁情绪,按照抑郁症治疗一个月后,甜甜恢复了天真烂漫,并且告诉了大家“真相”。她说“我不高兴,同学们周末都有爸爸妈妈陪着出去玩,我也想坐飞机,我也想吃那些好吃的,我想......你们就会让我学习,就会给我买书,别人有的我都没有,他们笑话我说我不是你们亲生的……”
忙碌的工作,多少父母都选择把孩子交给老人,忽略了作为父母的责任,也忽视了孩子的感受,甜甜的故事也许还在以不同的方式上演。
近些年来抑郁症有明显低龄化的趋向。抑郁在儿童中的发生率为0.4%~2.5%,在青少年中这一比率可能上升至5%~10%。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对患者生理及心理发育都很不利,所以更应该引起重视。
一些家长定会感到不解,为何小孩会得大人的病?事实上,抑郁不分年龄,儿童同样也会抑郁。
有以下因素容易促使儿童产生抑郁情绪:
望子成龙,过分施压: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造成孩子压力过大。尤其是有些家长对孩子不满意时会指责和过度批评,孩子的心理承受力本就弱,这样会让孩子缺乏自信,产生自卑,甚至更严重的心理伤害。
家庭环境问题:
家庭环境不和谐,缺少温暖,如父母离异,吵架等等,都会对儿童的弱小心灵构成伤害,引发抑郁情绪。
留守儿童”问题:
研究显示,留守儿童中,大部分存在情绪问题。而且,现在除了真正的留守儿童外,还有更多的隐性留守儿童,也就是父母工作忙,孩子完全交给老人的情况,就像病例介绍的甜甜一样,很容易产生抑郁情绪的。
当然,还有家庭遗传因素,和患儿性格问题,生活事件等等因素。
儿童抑郁症有别于成人,症状容易被家长和老师忽视。
儿童抑郁症同成人一样,也是以情绪抑郁为核心症状,但儿童不具备描述及理解情绪的能力,常通过行为来表达心情。往往表现为活动过多、攻击行为、睡眠障碍、社交退缩、死亡恐惧、逃学行为、躯体症状和广泛焦虑,如果发现身边的儿童出现了上述情况,就要考虑儿童抑郁情绪的可能。
而且,不同发育阶段的儿童青少年表达抑郁情绪的方式有所差异:
学龄前期:
不爱和人接触、和同龄人交往困难、不听话,爱发脾气、打人、对游戏失去兴趣、有的会出现进食和睡眠问题。
小学期:
学习成绩变差、发呆 、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处理人际关系、易冲动、逃学、身体诸多不适。
青少年期:
躯体攻击(多见于男孩)、进食障碍(多见于女孩)、不良行为、类似于成人的抑郁症状(如悲伤、自卑以及自杀等)
儿童抑郁症状的表现方式不同于成人,更加不易发现。如果活泼好动孩子突然的‘性情改变’,相对容易识别。相反,本就内向寡言的孩子逐渐出现的抑郁情绪根本不易察觉。因此,儿童抑郁症状的早期识别,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儿童抑郁症诊治的现状
目前对于儿童抑郁症的诊断治疗都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因为儿童(尤其是小龄儿童)对于情绪的表达和理解的能力尚不具备,干扰因素多,所以很难与其他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鉴别,导致最终确诊困难。只能凭借经验,针对抑郁情绪进行治疗。
另外,在治疗上,虽说采取抗抑郁药和心理治疗并重的原则,但是,目前没有一种抗抑郁药物对儿童和青少年绝对安全,尤其是6岁以下的幼儿,更加没有抗抑郁药适用。
总之,儿童抑郁症无论在诊断和治疗上都处于两难的境界。因此,如何让孩子免受抑郁症的困扰这个问题就成了关键,在这个问题上,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民主的家庭气氛:
要对孩子教育有度,让孩子拥有一定的选择权。如选择穿什么衣服,去什么地方玩……父母要尊重孩子,注意和孩子沟通,营造一个融洽民主的家庭氛围。享有选择“民主”的孩子,才会感到快乐自立。
家庭氛围和谐:
不要当着孩子面前吵架,也不要和孩子讲其他家庭成员的不是,因为家庭的和谐氛围在孩子性格的形成上有着很大影响。家庭环境和谐,孩子才能轻松快乐的成长。
注重自主能力培养:
不要包揽孩子所有的事情,替他解决一切问题,这样会让孩子经不起挫折,心灵变得脆弱不堪。你可以为孩子提供处理问题的建议,引导孩子摆脱困境,培养良好适应能力,和自主解决困难,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建立自信心。
自信心的建立:
父母要对孩子好的行为多作表扬和鼓励,切忌过多的指责,批评,更不要挖苦讽刺,这样,有助于孩子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社交能力训练:
不善交际的孩子不能体会友情的温暖,所以大多性格抑郁,要鼓励孩子多交朋友,与他人融洽相处,真诚待人,多组织孩子间的情感交流活动,培养乐观宽容的性格,享受友情的温暖。
培养孩子广泛的爱好:
孩子的快乐源自多方面。比如一个孩子只喜欢玩电脑,有一天停电了,他就不高兴了,如果他也爱好足球,画画,那么他的选择就会更广泛,就能长久地保持快乐。
简朴的生活:
物质生活过度奢华会使孩子变得难以自我满足,便会产生不快乐。相反,那些过着普通生活的孩子往往只要得到一件新的玩具,他们就会玩得十分快活。
除了教育方式,家长还要注意对孩子的陪伴,切勿彻底交给老人,人为造成更多的隐性留守儿童。父母的爱在孩子心理成长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缺失的话,孩子会极度缺乏安全感,少了家庭温馨感,会变得冷漠孤僻,甚至产生抑郁情绪。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抑郁症状,这时父母要多多陪伴,进行开导,帮助孩子解决困难,并且学会通过其他方式宣泄压抑的情绪,如倾诉,写日记等等。寻找一些开心的事情来释放压力。
严重时要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积极的治疗,争取早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