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意义 收藏之宝——白铜样币纪念币(袁大头) 袁大头三年"袁大头"在货币收藏界被称为银元之宝,它是中国近千种近代银币中流传最广、影响大的银元品种,也是近代中国币制变革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光绪年间,由于各省铸造银元,却和当初铸造纹银一样,不仅重量和成色不能统一,数量上也难以控制。辛亥革命爆发,各省因急于用款,不仅加工赶铸银元,还滥铸铜圆,滥发钞票和军用票,币制更加混乱。 民国建立后,中央财政几乎有出无入,财政危机十分严重。从短期来说,发行纸币亦不失为敛财妙法,只是纸币是银元的代表者,是兑换券,若没有银元的充分准备和广泛流通,纸币信用亦难确立。此时此刻,币制改革已是刻不容缓---"袁大头"银元正是基于此而诞生的,也是银元发展的必然结果。经过多年铸造,加上其信誉很高,"袁大头"数量增多,流通渐广,虽僻处边陬,也有其踪迹。"袁大头"银元的通行促进了银元的统一,也为"废两改元"准备了条件。 袁世凯银元: 袁世凯银元,是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为了巩固政局、发展经济、决定在全国统一币制时发行的货币,在天津造币总厂和武昌、广州、南京等分厂按规格、重量等铸造袁世凯头像银币,俗称袁大头。银币的正面图案,中间为袁世凯(均为光头)戎装左侧面像,上方为"中华民国×年";背面图案均是两株交叉的稻穗,中央为"壹圆"、"中圆"(伍角)、"贰角"、"壹角"字样。这种银元在抗战前曾广泛流通,此后也长期存在,是近代中国币制变革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银元由来: 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之职,后又成为正式大总统。当时,为了巩国内政局稳定,发展民族袁世凯银元图片经济,也为"制宪"和"称帝"作准备,于是毅然决定在全国"统一币制"。是年(民国3年,即1914年),制定了"中华民国国币条例",于是大量收购旧币,在天津造币总厂和武昌、广州、南京等分厂按规格、重量等铸造袁世凯头像银币,在全国通用,逐渐取代了清朝政府的"大清银币","光绪元宝"等银币,这便是我国历史上发行量大、流通最广、存世量最多的10余种"袁大头"机制银币(民国3年、8年、9年、10年等)。 收藏价值: "袁大头"在货币收藏界被称为银元之宝,它是我国近千种近代银币中,流传最广、影响大的银元品种。俗话所说的"袁大头",指的是民国三年(1914年)开始铸造的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这种银元在抗战前曾广泛流通,此后也长期存在,是近代中国币制变革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历史影响: "袁大头"在中国货币史上的出现,是银元发展的必然结果。经过多年铸造,"袁大头"数量增多,流通渐广,虽僻处边陬,也有其踪迹。到1920年3月,天津造币总厂及各分厂大约共计铸成"袁大头"银元三亿八千多万元,另外还铸成一些五角新银辅币。"袁大头"银元的通行将"鹰洋"、"龙洋"渐渐从市面挤出,促进了银元的统一,为"废两改元"准备了条件,是我国近代货币史上划时代的成就,在近代中国货币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收藏之宝——白铜样币纪念币(袁大头) 收藏之宝——白铜样币纪念币(袁大头) 藏品正面为光头袁世凯肖像,身体朝右转,上衣军服。头顶部从左往右书“中华民国三年”。藏品背面为正中间从上至下书“壹圆”二字,四周稻穗围绕,正顶部开口。此藏品端庄,圆形,品相完好,包浆自然,制作精致,人物肖像栩栩如生,其无论文字和纹饰,皆十分精到,凸凹鲜明,文字笔划和纹饰线条圆滚,致其品相精美无比,其工艺水准也是至今之伪所不能矣。此币质地白铜比例高即是样板币也符合纪念币特征,白铜主要有B0.6、B5、B19、B30等四种,因此白铜铸造的银币更为稀少。在同类藏品中,品相属于上等,属于极具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的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