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金圆券的初目的是取代原来流通的法币。
法币在1935年起由国民政府发行。抗战期间,由于财政支出增加,法币大量发行。战后,国民党为支付与共产党作战的金圆券军费,法币的发行量更加大增,由抗战胜利时的5569亿元快速上升至1948年8月的604万亿元,三年间增加超过一千倍。就通货发行额而论,战前只不过14亿元[3]。1947年初,法币发行总额为3万5千亿,至7月增至10万亿以上[4]。在政府库存黄金、外币都没有实质增加的情况下,造成了民间的恶性通货膨胀。曾经有造纸厂以低面额的法币作为造纸的原料获利。
17年金圆券伍佰元一张哪里能收购,金圆券伍佰元一张特点
俞鸿钧班子拟定的方案主要着眼于财政收入的增加和改善,建议仿照1937年用关金征收关税的办法,所有纳税款和外贸结汇均使用这种特殊货币,而不致随法币一起贬值,这样可使财政收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从10%多增加到40%或50%。但蒋介石对此并不满意,认为不能收集举国的金、银、外汇民间储备应付现实的困难局面[5]。
1948年7月29日,蒋介石在莫干山召开会议研究发行金圆券事,谓王云五所拟金圆券方案,设计挽救财政,收集金银、外币,管制物价,都是必要的措施[6]。会上行政院院长翁文灏、外交部长王世杰、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表示同意。
这次币制改革是在极秘密情况下进行,除与会人员外,蒋介石只找了前中国银行总经理、刚辞去中央银行总裁的张嘉璈,另外由翁文灏在改革实施前几天,通知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
近年来随着前三套人民币不断升值,民国钞也不断升温
金圆券伍佰元一张近几年成交记录:
蔡国强2005年作金圆券—成交价:267万 成交日期:
1949年中央银行金圆券成交价:254万 成交日期:
蔡国强2005年作金圆券成交价:465万 成交日期:
1949年新疆省银行金圆券成交价:374万 成交日期:
1949年中央银行金圆券成交价:412万 成交日期:
孙像金圆券试铸票正反成交价:231万 成交日期:
蔡国强2005年作金圆券—成交价:265万 成交日期:
金圆券伍佰元一张价格专业收购专业鉴定,金圆券伍佰元一张展销
为庆祝中国银行百年华诞,广天藏品将从3月23日开始,举办为期一个月的“民国百年百钞珍品”展。据了解,经过历年战争的洗礼,加上文革中大量的民国纸钞被视作“四旧”遭到查抄与焚毁,留存至今的民国纸钞数量稀少。而民国纸钞作为中国现代纸币的鼻祖,比套人民币历史更悠久,目前在国内收藏市场上逐渐升温。
市场现状
近两年拍卖价格渐涨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民国纸钞以辛亥见证者和革命成果的身份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据业内人士介绍,作为重要的革命文物,民国钞以品种版别复杂,收藏难度大而闻名。
_____
金圆券伍佰元一张-(市场部负责人):索经理
交易方式:不定期私下洽谈-私下交易公司买家现场洽谈交易,当天付款 (仿品勿扰)
咨询热线:(24小时接听)
咨询QQ:
咨询:
上海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是全球一家在艺术品投资领域衔接海外市场于中国的的枢纽企业,作为一家中国悠久历史品牌文化,又深植海外实力背景的大型国际综合性拍卖公司,拍品汇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珍罕艺术品、名表、珠宝首饰、汽车和名酒等精品,为国际艺术品拍卖的格局和规范做出了努力,所设立的办,事处分布于全球共30多个城市,定期举行大型综合拍卖会外,还设各类专题名人专场拍卖会,并提供与拍卖有关的诸多服务。
上海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 是以经营中国文物艺术品为主的综合性公司,公司设有、纽约、台湾、日本、伦敦办事处,每年不定期举办春季、秋季大型鉴赏会,私下交易会,以及四期“古玩艺术品交易四季”交流会、拍卖会。
征集范围:
1、瓷器:清乾隆以前的精品瓷器,元、明、清为主,宋瓷为佳。
2、玉器:翡翠玉器,高古玉,明清玉,以“润、透、白”为佳。
3、书画:名人字画,以古代名家字画为主。
4、杂项:各类精品杂项,如佛像、石章、各类雕刻、陨石等。
5、青铜器:各类器具,宝剑,铜镜,佛像,鼎,金银器等。
====近资讯====
1与《投资艺术》--刘益谦,《财经》--项立平达成合作关系:
进入2017年,有限公司,与财经频道,星空卫视栏目《投资艺术》达成战略合,合作的藏品通过栏目旗下《投资艺术专刊》宣传藏品,对藏品进行的介绍,挖掘潜在买家客户群体,合作所有藏品都会出现在《投资艺术收藏专刊》杂志上进行。(近拍卖有限公司资讯公告)
《投资艺术栏目》影响力
向全球前20强拍卖公司的客户资源藏品
藏品可受到嘉德保利苏富比等拍卖公司高层和客户关注
藏品宣传有效快速,达成快速交易
藏品得到老师亲自撰写说明鉴定,分析收藏价值及投资前景
宣传,电视,杂志,公众平台,网络等
如果哪位藏家想知道金圆券伍佰元一张在哪里成交的、成交价格等交易详情,作为估价的参考依据,
可以与本人联系电话:咨询:
多年来一直为客户办理私人洽购,成绩斐然。我们的私人顾问团队博学洽闻,对市场了如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