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权威专家谈父母一直控制我怎么办

  • 发布时间:2017-08-11 10:04:42,加入时间:2014年12月12日(距今3813天)
  • 地址:中国»湖南»长沙:长沙市天心区书院南路东怡外国B栋2005室
  • 公司:北京德道幸福生活心理医学研究院,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任老师,手机:13283878570 电话:0731-82046146 QQ:2425178287

德道幸福网络心理咨询平台是最贴心的心理咨询平台,称得上是心理咨询方面的超市,任何心理方面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经济拮据,找公益咨询师,做免费在线心理咨询;怕咨询无效白花冤枉钱,找不满意退款咨询师;若想简单省事,找咨询师;若有特殊需要,找专属咨询师;若想发展企业,找企业EAP咨询师;若想提升自己,找心理课程讲师。

改变亲子关系,从改变父母的态度开始

由于历史原因和父辈的成长环境,父母的观念当然难改,不可能突然变成80后、90后的思维方式。他们的想法虽然和我们不同,但他们的情绪是可以调整的。如果通过交流能让他们改变态度,就足够了。君子和而不同嘛。

父母需要慢慢接受新的观念。必须让他们知道,我们没有办法担负全部,只能做有限的事情,双方的付出应该都不是无限的。

人生不可避免地要有一次哀悼或葬礼,并不是指死亡那一次,而是自我认识过程的一次“壮士断腕”。所谓中年危机,其实是一次典型的自我认知革命,你会觉得“原来坚持的信念其实根本达不成”。此时我们应该埋葬过去的幻想,埋葬过去的自己。

如果不能完成自我认识的过程,就会变成永远推着石头往山顶走,又不断掉下来的西西弗斯,一生都耗在不可能的任务上。你会觉得非常痛苦(当然这种痛苦也可能向有利的方向转化),至于值不值、熬不熬,你得学会自己选,承担自己能承担的责任。

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这种自我认同和改变,所以才会不断上演亲子间的揪心剧情,总是互相夸大对方的能量,同时互相夸大自己的痛苦。因为你不肯放弃,总是幻想“如果这么做,也许父母就能改变”,或者“如果父母这么做,也许我就能不一样”,但在现实中并不能实现。

那我们为什么逼着父母去改变呢?我们应该改变自己的观念,完成自我成长,尝试与能够真正了解我们的人产生连接,同时努力改变亲子关系——从改变父母的态度开始。

什么叫“没有敌意的坚决”?

比如孩子就是要买这个玩具,不给买就撒泼打滚。这时爸爸突然失控,把孩子暴打一顿,那就是带着敌意的坚决。孩子闹、折腾,应该管教。但父亲管教时有了额外的愤怒,就带了很大的敌意。

孩子在三岁后会尝试做破坏规则的事,以确定自己的边界。好的父母面对这种情况时会保持心态平稳。过于退让或激进,都不利于教养。

看父母好不好,就看孩子摔倒的时候新一代养育法则:没有敌意的坚决,不含诱惑的深情

好的父母,会跟小孩子说很多话,即便孩子听不懂。重点不是说话,而是那种“再小的孩子都是独立的人,不是物品”的观念。

心理学上对好父母的定义,可以概括成一句话:没有敌意的坚决,不含诱惑的深情。和父母沟通也是一样。无论对上对下,都要做到这种“温柔的强”。

什么叫“不含诱惑的深情”?

爸爸带孩子去商场,孩子喜欢一个汽车模型,但爸爸觉得这模型太low,他希望给孩子买更贵的变形金刚玩具。小孩不喜欢,于是爸爸批评孩子:“怎么喜欢这么差的东西,没品位!”

爸爸到底是给自己买玩具,还是给孩子买?孩子有异议,爸爸就说“听爸爸的,准没错”,这实际上是带了诱惑的深情,本质父母如何对待。孩子摔倒了,父母立刻失魂落魄,觉得孩子好像缺胳膊少腿了,实际上只是蹭破一层皮。这是过度诱惑的深情。父母的态度会令孩子失去现实感,他本来没觉得摔跤有多可怕,但爸妈一着急,他觉得害怕。

另一种则是骂孩子:“你怎么这么笨?比你小的孩子都不会摔成这样,真丢人!”孩子本来觉得没什么,但父母这么一说就觉得羞耻。这是带着敌意的坚决。

好的方式是什么?孩子摔倒了,首先将他扶起来,问怎么样、哪儿疼,先哄哄。等他冷静下来,再问他“刚才是怎么摔的”。

孩子回答说“我一边回头看你,一边跑,就摔了”。那下一次怎么做?“下一次我看你的时候就不跑,跑的时候就不回头。”父母赞扬一句“说得真好”,这叫循循善诱。

在面对亲子关系时,我们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先处理情绪,这是使用母性功能,当你对的时候,给你接纳;再说事儿,使用父性功能,就是帮你去认识,吃一堑长一智,学会如何跟世界相处。

这两种功能如果能整合运用,有先后次序,培养出来的孩子就不会太极端。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你可以成为独立的个体

现在比较极端的孩子,要么过度早熟,要么过度晚熟。前一类孩子过度依赖自己,放弃了亲子依恋关系;后一类孩子则是过度放弃了自己,依赖亲子依恋关系。

人需要两种能力,一种是依赖自己,一种是依赖别人。这两者是平衡的。但如果在早期的养育环境中父母做得不够,那么孩子就容易偏向其中一种。

过度发展自我,可能成为学霸,可能成为事业的成功者,但是一到亲密关系中就变得情商很低,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因为他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脆弱,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一旦人生遇上了过不去的坎,就容易垮掉。

在亲密关系中不知道展现自己的脆弱,永远要求别人哄着他,这样的人,在亲密关系中会一败涂地。很多人在婚姻中逞强,就是因为不敢暴露自己的弱点。

还有一种早熟,有点《欢乐颂》中樊胜美的感觉,拼命赚钱是为了给父母输血。往往不太为父母喜欢的孩子,长大了后跟父母走得近;而被父母宠溺的孩子,反而离父母远。

这是一种补偿心态:小时候你们不爱我,那我要努力争取让你们爱上我。这种早熟孩子可能会有这种心结:“我付出这么多,你才喜欢我;我的兄弟/姐妹不需要做这么多,你也很担心他。我要是不做,是不是你就不喜欢我了?”所以他们一边不得不为父母做更多、不断当背锅侠,一边又觉得自己很委屈。

另外一种过度晚熟的,就是过度不相信自己,不能够表现自己真实的想法,被父母过度干涉,人生被左右。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听父母的话;一种是什么事都怨父母,自己的人生过得不好,就是因为天天跟父母吵架。

这两种形式的结果都一样,就是跟父母纠缠在一起。最后变成了在原生家庭里靠父母,进入婚姻后靠老公,老公跟自己不好了就靠孩子,永远都不相信靠自己的本事能赢得一片天空。

一个是过度相信自己,一个是过度不相信自己;一个是过度依赖环境,一个是过度藐视环境。这种极端化的发展方向,以牺牲其中一种功能为前提。从心理学上说,他们没有完成“分离个体化”过程。

所谓分离个体化,就是跟父母在思想、情感、心理上剥离,形成自己的世界观,而不是跟父母的情绪、想法纠缠在一起。

唯有成为独立的个体,独立思考并负起责任,才有可能让亲子关系进入新的、更好的发展阶段。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