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道幸福网络心理咨询平台是最贴心的心理咨询平台,称得上是心理咨询方面的超市,任何心理方面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经济拮据,找公益咨询师,做免费在线心理咨询;怕咨询无效白花冤枉钱,找不满意退款咨询师;若想简单省事,找咨询师;若有特殊需要,找专属咨询师;若想发展企业,找企业EAP咨询师;若想提升自己,找心理课程讲师。
心理学家19年,追踪北京208个普通孩子的家庭。
研究发现:自控力和创造性,是决定孩子未来是否能成功的关键品质。
按时完成作业、练琴、睡觉都需要孩子有自控力;
而拥有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帮助孩子,发展思维和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成长最理想的状态,就是两种特质,都饱满、和谐地得到发展。
值得高兴的是,自控力和创造性并不是天生的,父母的后天培养才是关键所在。
自控力的核心成分,是指控制自己、按照外界环境提出的要求,学习社会期望的知识、技能,按时完成任务的能力;
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出于个人内在兴趣、动机和愿望,自发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能力。
关于这两种关键品质,研究人员告诉我们,拥有这些特质的孩子,在小学和中学阶段:
人际交往上:
善于亲近老师,有礼貌,在同学中有亲和力,常被选为班干部;
善于解决同学间的矛盾冲突,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欢迎,拥有较高威信;
学习上:
上课时能注意听讲,活跃地提问题,敢于发表意见,喜欢参加讨论;
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并能自觉地预习第二天要讲的课程;
自我管理和自学能力强,喜欢自己查找学习资料,购买感兴趣的书;
同时,拥有这两个品质的孩子,能较早地形成职业兴趣和职业理想,有些孩子还能掌握令人望尘莫及的专长。
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对这些事实进行反思。对父母而言,有责任在培养孩子自控力优势的同时,加强孩子主动性、创造性的发展。
我们要如何培养孩子创造力
提高对“模糊性”的容忍度
根据对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其他高成就者的传记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取得高水平成就需要的心理条件包括:
对自己感兴趣事物的巨大的内在兴趣和高度热情;
不可阻止的、自发的学习行为;
强烈的成长动机(超越、巅峰动机);
反潮流精神;
独立性、创造性、求新求异性;
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和克服困难的坚韧精神;
其中,5条与主动性有关,只有一条与自控力有关。
而我国传统文化,在某些程度上,对与创造力有关的前5条都是不支持。
只有与自控力有关的第六条符合我们一贯提倡的‘头悬梁,锥刺骨’,‘十年寒窗苦’,‘滴水穿石’等理念。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说过:“创造性包含善于发现问题、独创性思维方式、对模糊性的容忍度、强烈的成就动机、失败后重新尝试的意志力、时间和精力。”
其中‘模糊性’,指的是,解决问题时答案的非唯一性。
这恰恰是我们的学校教育中最缺少的,也是家庭教育需要特别注意的。
但需要警惕的是,很多父母可能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过分强调自由和民主,强调要给孩子充分的爱,认为对孩子自控力的训练会压抑孩子的天性,这种看法有失偏颇。
因为“过于强调创造力而忽视自控力的培养,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几十年来,国内外心理学家的大量研究证明,儿童时期形成的良好自控力,对其学习成绩、学校适应以及成年后的事业成功,均有重要影响,其影响力甚至超过智力。
所以,孩子成长最理想的状态,是两种品质都得到发展,并且达到一种和谐平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