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和通宝、“至和元宝”小平钱有隶书,楷书,篆书三种书体。“至和重宝”有折二、折五钱,存世量少。折五钱背有“坊”,“虢”等记地名者更为稀少。另有铁钱。“至和通宝”也有隶书,楷书,篆书三种书体,是一种光背小平钱。其铸造量大,存世极多,为常见品。至和通宝,是一种圆形空心光背小平钱,直径长25mm,厚1.5mm,重4g。
根据上海古玩古玩交易中心2009年--2010年至和通宝系列在线拍卖统计,在1年的时间内,至和通宝一共有2枚拍品上拍,总浏览124次,其中价格高的是至和通宝(楷书)五枚,藏家为关注的至和通宝如下:至和通宝(楷书)五枚、至和通宝(楷书)五枚。
至和通宝怎么区别真假,咨询:(郑总)
至和通宝是中国古代钱币之一。成于北宋仁宗赵祯年间,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铸造,“至和通宝”铸造量一般,存世不多。另有“至和重宝”和“至和元宝”。
中国古代钱币之一。
北宋仁宗赵祯,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铸造,“至和通宝”铸造量大,存世极多,为常见品。另有“至和重宝”和“至和元宝”。
2017年至和通宝好不好收购,咨询电话:(郑总)
北宋仁宗赵祯至和年间(公元1054年至1055年),铸造有至和元宝、至和通宝两种小平钱。至和通宝、“至和元宝”和“至和重宝”的铸造均为对钱。“至和元宝”小平钱有隶书,楷书,篆书三种书体。“至和重宝”有折二、折五钱,存世量少。折五钱背有“坊”,“虢”等记地名者更为稀少。另有铁钱。“至和通宝”也有隶书,楷书,篆书三种书体,是一种光背小平钱。其铸造量大,存世极多,为常见品。[1]
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为发达的时期,以“郁郁乎文哉”著称,“重文”的风气盛行,“搜访前哲墨迹图画”达“百倍先朝”。国粹书法艺术得到了广泛发展,产生了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等著名书法家,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更是独领风骚的书画家。宋代书法艺术不但在碑刻、卷轴、书信中展现,而且在钱文中也得到充分运用。宋代对钱中篆、隶、真、行体不同风格的钱文书法,成为中国钱文书法艺术的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