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收藏品 » 国画

清代白玉螭龙带钩的价格走势

  • 发布时间:2017-11-09 15:01:42,加入时间:2017年05月22日(距今2980天)
  • 地址:中国»北京»朝阳:国际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
  • 公司:北京雅臻艺术品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 联系:文总监,手机:18520463388 电话:18500868789

玉石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喜玉、玩玉、赏玉、藏玉的嗜好,玉石文化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佩戴圆滑细润的玉手镯,悬挂精巧别致的玉挂件,使用品性独特的玉器具,博宝宝珍商城展示有种类繁多,款式各样的玉器,其中的玉带钩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带钩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起源于西周,在战国至秦汉广为流行,带钩的造型多样生动,多被赋予美好的寓意。

古人衣着佩束的腰带有大带、革带两种,大带以布帛制作用于束腰紧身,革带多以生革为之,主要用于系佩组绶、印章、囊、刀剑等物。因革带硬而厚实,无法同大带一样系结,使用时多借助于带头扣联,此类带头通常被制成钩状,称为带钩,省称为钩。带钩起源较早,一般认为不迟于春秋时期。

清代白玉螭龙带钩收购成交额,咨询电话:(吴经理)

《左传》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墨子·辞过》:“铸金以为钩,珠玉以为佩”;《荀子·礼论》:“缙绅而无钩带”;《庄子》“以钩注者惮”、“窃钩者诛”;《孟子·告子》:“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钩金与一舆羽之谓哉?”上引文献中的“钩”均指带钩。春秋战国墓出土的带钩实物也不少,广州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的带钩与楚简简文互证,表明春秋战国时期,带钩已被人们广泛使用了。

带钩质地有金、银、铜、铁、玉、石等多种,玉质带钩是其中较为珍贵的一类。关于玉带钩的起源,不少研究者认为始见于史前良渚文化时期。在已发现的良渚文化墓葬中,死者尸骨下半部出土一类短而宽的玉质钩形器,正面投影呈长方形,两端下卷,一端有两侧对钻而成的圆孔,一端卷成弯钩形,据此有人认为该钩状物就是玉带钩的初始形态。

清代白玉螭龙带钩近几年成交记录:

清乾隆黄玉雕龙纹带钩成交价:493万     成交日期:

白玉留皮博古螭龙烟壶成交价:396万     成交日期:

清乾隆羊脂白玉、水晶三羊开---成交价:172万     成交日期:

清代白玉螭龙纹珮珮成交价:544万     成交日期:

西汉铜鎏金镶白玉龙首带钩-----成交价:489万     成交日期:

清代青白玉螭龙钮印材成交价:573万     成交日期:

清乾隆双色碧玺「五福捧寿」---成交价:116万     成交日期:

清代白玉螭龙带钩拍卖价格是多少,咨询电话:(吴经理)

由于无法确知良渚时期的衣冠服饰及用玉制度、佩玉习俗,至今又未能发现良渚文化之后至西周时期的带钩实物,春秋之际的带钩与上述短宽钩状物形制差别较大,因而良渚文化中的此类器是否就是后世的玉带钩尚难以作出肯定的结论。

目前所见的早期具成熟形态的玉带钩始见于春秋中期墓葬中,这类带钩已具备了钩首、钩身、钩钮三部分完整结构,其分布区域也具有一定的广泛性。西周时期是否有玉带钩存在,有待于今后出土实物补证。带钩的出现与流行,应与古代衣冠服饰的演变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我国春秋以前的衣着形制,是上体的“衣”与下体的“裳”分开的,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衣冠服饰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即开始出现上衣、下裳联为一体的“深衣”,这种服饰制度的变革使革质腰带——革的大量使用与流行成为可能,用于扣系带的带钩亦随之大量出现并流行起来,春秋之前的带钩很难发现,这或与当时的衣冠服饰制度有关。

==============================================================

如果您手里有藏品打算出手,可以尽快联系我,帮你藏品鉴定 私下洽购 高价收购 估价  拍卖欢迎来电咨询
广州溯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市场部:吴经理   电话:

(主要负责藏品交接,征集,洽谈合作)

号:关注了解上拍流程,私下流程,现金收购流程)

===============================================================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