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收藏品 » 国画

龙凤纹玉圭如何分辨真伪

  • 发布时间:2017-11-10 09:22:26,加入时间:2017年05月22日(距今2911天)
  • 地址:中国»北京»朝阳:国际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
  • 公司:北京雅臻艺术品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 联系:文总监,手机:18520463388 电话:18500868789

这块玉圭为上部尖锐下部平直,长约15厘米,宽6厘米左右,厚0.3厘米,黄色,上无纹饰,有一小孔。玉圭当中含有一些细小的规则不一的红色物质,形成了一个惟妙惟肖的四肢动物,一面看是马,一面看是驴,它们的头部、脖子、身、腿和扬起的尾巴齐全,奔跑的动感强烈。

据谢先生介绍,这块玉是他十多年前到广州与甘肃交界处的山区,准备购买灵芝时,从一个农民手中花了80000元买下的,一直挂在胸前。没想到现在变成了这样的双面动物图案,且仍有继续变化之意。

《周礼·春官·大宗伯》曰:“以青圭礼东方”。可见青玉圭在商、周时期是用来祭祀东方之神的礼器,属六器之一。

据史料记载,有孔玉圭早在夏代就已出现,平首(邸)圭则多在西周以前,尖首圭则出现在西周以后了。这从有详细考古记载出土的有孔平首圭的实物资料中可以进一步得到证实。

龙凤纹玉圭一克多少钱,咨询电话:(吴经理)

《中国玉器全集·2·商·西周》图5刊登了商代早期平首双孔玉圭的彩照;图197则刊登了西周早期平首单孔玉圭(又称玉铲)的彩照,这就为日后传世的玉圭提供了实物参照器。图5双孔玉圭圆穿孔间有双凸线两组,组间夹有带状菱形刻纹,立体感较强,端刃平直。而图197早期平首西周玉圭则光素无纹,圭(铲)背平直,刃口由两面斜磨而成,端刃呈微凸状。这些细微的差别,也为日后准确断代提供了微观依据。

笔者收藏的双孔青玉圭与图5的双穿孔圭、图197单孔玉圭在形制、钻孔及刃口的磨制方法上基本相同,只是端刃平直,具有商代的遗韵,处处体现出商、周的时代风貌。已经发现的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常用的青玉材与现今使用的青玉材外观明显不同,故在学术界有“周青与战国青”的提法,此青玉圭应为典型的“周青”玉材。颜色深沉,古貌粲然,精光内蕴。这是造伪者难仿制的地方。

龙凤纹玉圭近几年成交记录:

白玉透雕人物龙凤纹玉圭壹-----成交价:574万     成交日期:

玉圭成交价:114万     成交日期:

玉圭成交价:345万     成交日期:

明龙凤纹玉圭成交价:272万     成交日期:

御题诗兽面纹玉圭成交价:395万     成交日期:

御题诗兽面纹玉圭成交价:544万     成交日期:

明龙凤纹玉圭成交价:523万     成交日期:

现金交易龙凤纹玉圭去哪里,咨询电话:(吴经理)

细观沁色,凡有色沁处,均微微下凹,侧观斑驳淋漓,但正面观看却宝浆满布,一点也没有坑麻粗糙的感觉,给人的是一种抛磨精湛,并经过精心护养的视觉感观。这正是高古玉器素面器的神韵所在,这种得天独厚的鬼斧神工、深不可测的丰富内涵是任何造假高手都无法仿制的。

笔者认为,一位资深的古玉收藏家,首先要懂得欣赏光素器的内涵,要会发现它的内在美和它的不可再造性,否则他就不是一位真正的古玉器鉴藏家。综上所述,笔者展示的应是商晚期或西周早期的双孔青玉圭。

2月16日、24日,时报先后报道岳飞《出师表》、唐《渭水洛神》壁画江都现身后,在国内收藏界引起强烈反响。昨日上午,家住江都丁沟的王先生致电时报热线,说家中祖传了几件宝贝,稀世罕见,想请记者过去“掌掌眼”,这可是祖辈相传数百年后的首次对外亮相。

昨日中午,记者专程赶往江都丁沟王先生的家中,只见王先生小心翼翼地从一长方形木盒中拿出一枚多层包裹的玉圭。经记者观察,该枚璃玉圭黝黑中带深蓝色,上边呈等边三角形尖首,下端平直呈片状,正面上方刻饰变形兽首纹,下方阴刻19个字的甲骨文,背面平板,质地细腻,温润灵动,造型古朴。经测量,玉圭长28.6厘米,上宽6.2厘米,下宽4.8厘米,厚1.2厘米。

==============================================================

如果您手里有藏品打算出手,可以尽快联系我,帮你藏品鉴定 私下洽购 高价收购 估价  拍卖欢迎来电咨询
广州溯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市场部:吴经理   电话:

(主要负责藏品交接,征集,洽谈合作)

号:关注了解上拍流程,私下流程,现金收购流程)

===============================================================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