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马蹄形器在红山玉器中流传较广且颇具代表性。此器又称玉筒形器、玉箍形器、玉束发器、玉冠状器等。因其上口大下口小,外形颇似倒置的马蹄,故习惯上称之为玉马蹄形器。此类玉器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有发现,大多流至海外,国外多家博物馆藏有此器,且断代情况不一,有的定为商周,有的定为战国或西汉,至多怀疑为夏代。直到80年代初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出此器后,才被考古专家正式确认为红山文化的玉器。
玉马蹄形器究竟为何物,作何使用,长期来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说是玉杯,有人说是舀米的器具;有人说是腕饰或臂甲,也有人认为是一种束发器;还有人认为是一种供悬挂后打击的礼乐器,更有人根据其口沿锋利且常有缺口这一点,认定其为一种供砍击的武器。此类玉器下口的口径较小,口沿锋利如刀刃一般,一般成年人的手很难伸进去,即使勉强伸进去,戴在手腕或手臂上也极易损伤肌肤,故腕饰或臂甲之说难以成立。而认定其为武器更缺乏根据。据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报告显示,玉马蹄形器多在中央大墓或高等级墓中才有发现,在墓中位置多枕于男性墓主的头下。据综合分析,此器当为部落首领或具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人用作束发的玉冠,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古老的玉冠实物。
马蹄形玉器的价格,咨询电话:(吴经理)
中国史前玉器发展进程中,红山文化玉器以其具有区域性特征的独特造型、精湛的雕琢工艺以及自成体系的用玉制度而闻名。从初的装饰品管饰、玦饰等小型简易玉器,逐步发展到制作祭祀、礼仪所需要的法器、神器等特殊类玉器,其造型、抛光、钻孔等工艺技术水平已脱离了用玉的起始阶段,达到了独具特色的风格和传统,已构成我国古代北方地区自有源流的独立玉器体系。
学者朱延平按照考古学分期把年代为距今6500年至5000年的红山文化分为4个时间段。现在已经发现的红山文化玉器绝大多数属于距今5500年至5000年的第四期,这一时期,红山文化社会发生重大变革,人口迅速增长,社会内部分化,等级制度出现,人类迈入了初级文明社会。红山文化这时的玉器多达三十余种器类,除了环镯、珠管、坠佩等一般性玉器外,还发展出了不常见的“特殊类玉器”——马蹄形管状玉器、玉猪龙、勾云形佩、带齿动物面纹玉器……
马蹄形玉器近几年成交记录:
红山文化马蹄形玉器成交价:262万 成交日期:
白玉雕马蹄形手镯一对成交价:572万 成交日期:
白玉雕马蹄形手镯一对成交价:373万 成交日期:
马蹄形器---成交价:434万 成交日期:
马蹄形玉器-成交价:387万 成交日期:
马蹄形器---成交价:418万 成交日期:
红山文化马蹄形玉器成交价:564万 成交日期:
哪里能收购马蹄形玉器,咨询电话:(吴经理)
红山玉器的纹饰大都经历了从具象到抽象的历程。典型的勾云形玉佩便是一例,学者王仁湘根据勾云形玉佩从具象到高度抽象的演变规律,将其分为带有写实痕迹的定式、完全抽象风格的变式和变式的半体形式3种类型。在这个演变的过程中,人们渐渐超越具象形似的追求,转而追求抽象神似中所蕴涵的神格意味。兽形玉和玉猪龙是红山玉器的代表作,虽然我们很难确切地寻找到那些在兽首设计时包含的具体动物形象,具体和抽象相结合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艺术特征,而是从简单装饰到信仰标志的转变。
红山文化时期的玉料加工已普遍使用切割成材技术,棱角锐利,形状趋于归正。但是红山人并不直接使用这样的成形玉器,而是对于切割和钻孔过程中出现的锐棱再次加工,使得玉料不失规整却又突出了圆润的效果。
装饰技法上,红山文化玉器以浅圆雕表现动物的五官,更重要的是,在玉器表面磨出一种瓦沟纹的纹饰。瓦沟之间的起伏随体型而变化,宽窄深浅十分均匀规矩。就是刻划有纹的玉件,也常与这种沟槽相间,起到互相衬托得作用。这是红山文化玉器在雕刻技法上显著的一个特点。这种制作工艺的难度要高于其它的刻划纹饰,但是可以对人的视觉产生很大的影响,随着光线照射角度的变化,使这些纹饰时隐时现,从而大限度的突出了立体感、层次感和神秘感。这种特点使得玉器圆润、光泽的自身特性得以充分表现。
==============================================================
如果您手里有藏品打算出手,可以尽快联系我,帮你藏品鉴定 私下洽购 高价收购 估价 拍卖欢迎来电咨询
广州溯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市场部:吴经理 电话:
(主要负责藏品交接,征集,洽谈合作)
号:关注了解上拍流程,私下流程,现金收购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