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洵,(1740-1812年),清代著名篆刻名家。据《读画闲评》记载:董洵字企泉,号小池,又号念巢。家本山阴,后移居京师。墨兰师郑所南,雨叶烟丛,楚楚有致。博通六书,工篆刻,集古来官私印,益以近代名人所刻,不下数千百方,置几案间,朝夕赏玩,故得于心,而应于手。我朝自程穆倩、丁敬身而后,继轨者,独推小池。一时名士所用印章,不经小池镌刻者,书画为之减色。著有《印说》二卷,别源流,正谬误,非好古之稔,而所见者博。乌足以语此?瑶华主人,以天潢之贵,尝延之入座制印,厚赉金帛,以润铁笔。题其寓斋曰“印香书屋”。复为延誉公卿间,可谓不负所学云。
田黄,早是在福建寿山发现的,明代称其为“黄石”。据施鸿宝《闽杂记》载:“明末时有担谷入城者,以黄石压一边,曹节憨公见而赏之,遂著于时。”清代以来,田黄石身价日隆。据说,乾隆皇帝梦见玉皇大帝赐他田黄石,并赐书“福”、“寿”、“田”三字,意谓田黄石既为上天所赐,则意味着大清江山为上天所赐,以培植臣民对大清王朝的顺从意识。乾隆本人还大量收藏田黄石,多治以印章,著名的是用一块大田黄石镌成的三连章,以三条田黄链环将之连成一体,终成稀世珍宝。
哪里能收购董洵田黄制印,咨询电话:(吴经理)
在传统的文化观念中,田黄只是寿山的产物。是著名收藏家章家福的著书立说、奔走呼吁,始令昌化田黄赢得赏石家们的认同,进而与寿山田黄一起“共掌山头”。然而,真正让昌化田黄洒脱亮相、声名远播的,缘于其内在品质。诚如广州大学宝石鉴定中心副主任崔文元教授所言:“昌化田黄的肌理往往是纯净无瑕,温润可手。质洁的便被称为‘昌化田黄’,其颜色丰富,有黄、白、黑、红等,完全可以与寿山田黄相媲美”。
前两年,田黄石行情持续大幅上涨,成为艺术品领域中炙手可热的收藏品种,精品田黄进入千万级行列更是宣告了“田黄时代”的到来。田黄石市场行情看好,主要因资源为王,而“资源为王”一直是艺术品市场中的隐性规则,田黄石资源日渐枯竭,市场上已经多年不见大块原石,而田黄也逐渐在市场交易中形成稳定的“以克论价”的价格体系。从市场表现来看,品质较高的田黄每克价格集中在5万元至8万元之间,个别珍品甚至在每克20万元以上。即便在市场为低迷的时期,田黄仍然是艺术品拍卖市场热门的板块。
董洵田黄制印近几年成交记录:
董洵款寿山石兽钮章成交价:419万 成交日期:
清中期董洵刻橘皮黄田黄方-----成交价:135万 成交日期:
董洵款红芙蓉少狮大狮钮章-----成交价:244万 成交日期:
清中期董洵刻橘皮黄田黄方-----成交价:117万 成交日期:
董洵款寿山石兽钮章成交价:217万 成交日期:
董洵、方镐、陈祖望刻寿山石---成交价:412万 成交日期:
清中期董洵刻橘皮黄田黄方-----成交价:252万 成交日期:
哪里有当天收购董洵田黄制印的地方,咨询电话:(吴经理)
在收藏界,田黄石可谓声名远播,即使是寿山其他石种还未被人们足够重视的上世纪80、90年代,田黄也依旧保持着名贵身价。文献上常说田黄石“无根而璞”、“无脉可寻”,这样的形容为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田黄的产地只有寿山溪沿溪水田的上坂、中坂、下坂,其他区域虽然也间或有出产独立于矿床的独石,但由于产生时间和周围环境不同,因此都不是田黄石。正是由于这样苛刻的条件,因此田黄石的产量极少,而且没有矿脉可寻,只能在田中随机挖掘,获得佳石的偶然性也非常大,所以才诞生了种种不可思议的传说。
今则田坑久绝,黄金有价,田黄可以无价矣”。可知田黄石极难开采,是田黄绝少的原因之一,再者,笔者所见收藏家之旧田黄印章,多为数分高之矮印,从纽式可知原为盈寸之石,(多为薄意形钮),均为得之者磨去印文,刻已名号,碾转数人,已成“侏儒”,若再磨则无法制印。由此可知不少田黄印多因履磨而消失,此为田黄印绝少的原因之二;田黄产于“寿山溪”旁水田底之砂层中,产石地总面积不到一平方公里,清代末已遍挖一百余年,今石农挖之数月而不得一石,旧日石农偶而寻得,亦被台湾人购运国外,此为田黄印绝少的原因之三。
==============================================================
如果您手里有藏品打算出手,可以尽快联系我,帮你藏品鉴定 私下洽购 高价收购 估价 拍卖欢迎来电咨询
广州溯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市场部:吴经理 电话:
(主要负责藏品交接,征集,洽谈合作)
号:关注了解上拍流程,私下流程,现金收购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