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道宗皇帝清宁年间(公元)铸造。文字粗糙,仅在北地流通,今已少见。
辽道宗耶律洪基清宁年间(1055—1064年)铸。钱文“清宁通宝”为楷书,唯“宝”字尚留隶韵,旋读,光背无文。此钱有大样小样之分,大样笔画质朴,小样四字清奇,“宁”字宝盖下
辽代所铸年号钱,始于太祖建元神册后的"神册通宝",但未见实物。圣宗之前的钱币存世少见,价值较高,这些钱币有:太祖天赞通宝,太宗天显通宝,世宗天禄通宝,穆宗应历通宝,景宗保宁通宝,圣宗统和通宝。兴宗以后的钱币比较多见,详见附表。此外,辽代还有一部分非年号钱币,如,大辽天庆,通行泉货,助国元宝,千秋万岁,天朝万顺等等,传世存量不一,但也不多,大辽天庆和通行泉货更是屈指可数。辽代中晚期货币虽然相对较多,但与其它朝代的货币相比,数量仍是极小的。
哪家公司能拍卖清宁通宝,清宁通宝市场价格为何高居不下
本公司近几年对清宁通宝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清宁通宝----价格:RMB日期:
辽道宗铸清宁通宝钱一枚----价格:RMB日期:
辽“清宁通宝”异书价格:RMB日期:
辽·“重熙通宝”、“寿昌------价格:RMB日期:
“唐国通宝”2、“通正价格:RMB日期:
近几年清宁通宝市场成交的价格:
辽“清宁通宝”异书价格:RMB日期:
辽代辽代清宁通宝一枚价格:RMB日期:
清宁通宝----价格:RMB日期:
辽代辽代清宁通宝一枚价格:RMB日期:
辽代辽代清宁通宝一枚价格:RMB日期:
辽道宗耶律洪基清宁年间(1055—1064年)铸。钱文“清宁通宝”为楷书,唯“宝”字尚留隶韵,旋读,光背无文。此钱有大样小样之分,大样笔画质朴,小样四字清奇,“宁”字宝盖下从“下”而不从“心”,“通”字“甬”头为“丷”,制作亦较粗疏,想为清宁后期所出。径2.2~2.4厘米,重2.7~3.4克。此钱传世较多,历年均有,系“道宗五泉”之班首。又,世存一枚当十“清宁元宝”大钱,文字壮美具魏风,然其真伪容考。另有一枚“清宁二年”大钱,面文环书旋读,仅见孤品;联系1972年辽墓“大康六年”殉葬瘗(音义)钱,更究“清宁二年”文字风格,当为辽代殉葬瘗钱,而非正用品无疑。
辽道宗耶律洪基清宁年间(1055—1064年)铸。钱文“清宁元宝”为楷书,唯“宝”字尚留隶韵,旋读,光背无文。此钱有大样小样之分,大样笔画质朴,小样四字清奇,“宁”字宝盖下从“下”而不从“心”,制作亦较粗疏,想为清宁后期所出。径40豪米,重27克。世存一枚当十“清宁元宝”大钱,文字壮美具魏风,然其真伪容考。另有一枚“清宁二年”大钱,面文环书旋读,仅见孤品;联系1972年辽墓“大康六年”殉葬瘗(音义)钱,更究“清宁二年”文字风格,当为辽代殉葬瘗钱,而非正用品无疑。
此钱文为右旋读,笔意古拙,系辽代钱文的特殊风格。李如森著《中国古代铸币》第261页注:“辽虽有自己的契丹文字,但钱文上使用的全是汉文,书法比较古拙。辽钱面文均为右旋读,亦作环读或顺读”。细看此钱文,其既有金文器铭、北魏碑刻的骨架,又有契丹文古朴的神韵,更有楷书“八分”左右分部相背的特征。
钱文读法如图所示,先看“清宁”二字,“清”字之“月”,写得非日非月,出自樊中岳编《金文速查手册》(湖北美术出版社,1994年9月版,下同)中金文器“方彝”铭文“青”;“宁”字出自金文器“簋”。再将钱体向右旋转180度,右旋读“二年”,“二”字两横均为起笔尖细,收笔短秃,出自金文器“鼎”铭文“二”;“年”字出自北魏张猛龙的碑刻。
史载,辽国境内的汉人占1/3,由于契丹人立国之初,就确立了迁就和重视汉人的“双轨”体制和政策,使得汉人和契丹人融为一体。其都城和宫殿的营造,以及礼仪、祭祀等,都由汉人谋划和建议。“澶渊之盟”后,辽与北宋和平相处达119年,其间双方交往频繁,边境地区贸易日盛,北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牲畜,辽国的富豪商贾也到北宋定居做生意。由此推论,此“清宁二年”殉葬钱,或为辽国以南戍边的贵族死后的随葬钱,或为在北宋边境定居做生意的商贾死后的墓葬冥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