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QQ广告部登报联系人:郭师 证件挂失,登报作废,广告部直办,今天办理,明天见报,QQ传稿,方便快捷。
江歌案在日本开审,国内网民再次兴奋起来。网上有篇文章,江歌案庭审:一个在疯狂脱罪,一个在拼命撒谎。而看江歌案的网友中,有人高呼:让一个死,让另一个生不如死。
在屏幕前看到那些怒骂和诅咒的时候,想起了药家鑫案,想起了那篇名为《审判》的稿件,稿件的第一句话:“你以为你知道这个故事,其实你知道的只是结局—— 2011年6月7日,万众期待中,药家鑫被执行死刑。”
时隔6年,我们没必要再去讨论药家鑫案量刑的轻重以及舆论是否影响了司法。但我们有必要重申,在药家鑫的案子里,无论如何我们不能以狂欢的方式对待一个年轻生命的结束。有人曾形容药家鑫案件里的公众:“其实这些家伙需要的不是法律,不是公正,是梁山。”
可以说,药家鑫案中的公众,如小丑一般。
试想,如果江歌案发生在中国,公众的表现会不一样吗?在中国,法庭很可能会判决陈世峰死刑。若真如此,公众毫无疑问还是会把陈世峰的死,当成是一场狂欢。这绝非是正义的呐喊,而是对生命的冷漠。
他们“大仇得报”之后,再去用口水、通过键盘,找刘鑫“算账”,要让她“生不如死”。而几天后,他们就会被新的公众事件所吸引。
可以说,到了江歌案,公众仍没有长进。
江歌的母亲呼吁日本法律界判决陈世峰死刑无可厚非,但我们是不是可以想象,即便是陈世峰被判死刑,最有权利呼吁陈世峰死刑的江歌母亲,或许也不太会有欢愉的感觉。
但案件发生在日本,经过媒体报道,我们都知道,法庭很可能不会判陈世峰死刑,而中国舆论对日本司法的影响,更是无限地接近于零。但是,网民仍然拍桌怒骂,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这些人可能都没搞清楚,江歌案是在日本而不是在中国开庭。更有人说,陈世峰背景不简单,堂而皇之地呼吁“人肉搜索”。6年前,人们也说药家鑫是“官二代”“富二代”。结果呢,药家是普通家庭。
江歌案发生在日本,陈世峰很可能不会被判死刑;若发生在中国,很可能会被判死刑。同样一个人,因为所在地的法律不同,结果差别如此之大。而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呼吁陈世峰死,这毫无意义。如果你真的觉得日本法庭应当判决陈世峰死刑(日本尚未废除死刑),你就应该去了解日本的法律,以及法律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
你应该知道,那些不赞成死刑的观点和逻辑。比如,如果我们通过杀死罪犯来教育人们不许杀人,这其实是自相矛盾的;还比如,如果死刑的意义在于让人们因为害怕报复而不敢杀人,那么刑罚的目的被理解为报复,刑罚是以报复的方式实现正义;再比如,如果“不许杀人”这条原则是普世的,那么在不正当理由下杀人是不对的,而在正当理由下不杀人也是不对的。
不赞成死刑的逻辑还有很多,可赞成死刑的逻辑也很有道理,如果你能明白其中两方的逻辑,再去对比各个国家和地区对于死刑的慎重程度,然后发表观点,那么就是理性的讨论了。
当然,如果你觉得麻烦,只是凭自己的感觉觉得陈世峰该死,刘鑫该生不如死,那么你不仅是一个小丑,而且还冷漠、无知。所以,别再做这样的小丑了。要知道,残暴的欢愉,终将以残暴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