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首先古铜镜是历史写照,反映着当时的政治和文化,艺术性极高。历代铜镜各有特色,从铸造工艺、铜质、纹饰、铭文等都反映出一个朝代特定的时代背景,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学、艺术及风俗习惯等。罗光禄表示,通过鉴别古铜镜看历史朝代,这样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不仅让人乐在其中,也极其珍贵。
唐代是我国铜镜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隋唐铜镜,较前代又有了新的发展。在铜质的合金中加大了锡的成份,在铜镜的质地上就显得银亮,既美观又适用。在铜镜的造型上,除了继续沿用前代的圆形、方形之外,又创造了菱花式及较厚的鸟兽葡萄纹镜。并且把反映人民生活和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吉祥、快乐的画面应用到镜上,如月宫、仙人、山水等。并出现了题材新颖,纹饰华美,精工细致的金银平脱镜、螺钿镜。这是盛唐高度艺术水平的产物,充分显示出唐代铜镜的特点。
歌舞升平纹铜镜私下交易哪正规,咨询电话:(陈总)
歌舞升平纹铜镜近几年成交记录:
战国喜鹊镜成交价:246万 成交日期:
“临水”双龙镜“临水”双龙---成交价:545万 成交日期:
唐龙纹葵花式铜镜成交价:566万 成交日期:
隋“传闻仁寿”铭昆仑奴镜-----成交价:136万 成交日期:
汉汉代四兽纹铜镜成交价:593万 成交日期:
五岳镜-----成交价:234万 成交日期:
战国喜鹊镜成交价:536万 成交日期:
扬州博物馆负责人徐忠文表示,在该馆馆藏文物中,铜镜是其中一大亮点。正在举办的“镜华流光—扬州博物馆藏汉唐铜镜展”中,展出的60多面汉、唐名镜精品,品类丰富、纹饰秀美、古朴典雅,均是中国铜镜史上享有盛名的汉、唐名镜,呈现出扬州自汉唐以来卓越的制造工艺以及深厚的文化积淀。
据了解,古铜镜在青铜时代初期就已经出现,春秋战国以后青铜器逐渐被铁器所取代,但铜镜的制造和使用却没有随之而衰落,相反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发展。直至清代玻璃镜出现,铜镜退出了实用领域。不过,古铜镜所蕴涵的文化、历史价值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研究与收藏。
1974年在扬州东风砖瓦厂一座古墓中的新莽西王母羽人博局纹镜,直径为17.8厘米。整个铜镜主纹以博局纹、四圆圈和四方八极分隔成四组图案。其中一组正中是西王母,只见西王母头发上戴胜,席地跪坐,其右上方是羽人手捧一枝三头灵芝,面向西王母,其右下方是玄武图案,其左是一虎。
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史中是一个成熟和大发展的时期,是中国古代铜镜由稚朴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也是铜镜的铸造中心由北开始向南迁移的重要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铜镜在三代(夏、商、周)的基础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无论是铜镜的铸造工艺,还是铸造的数量,都大大超过了以前。
商代铜镜均为圆形。镜面或微凸,镜身较薄,背面有一拱起的弓形(或称桥形)钮。西周铜镜也都是圆形的,镜面平直或微凸,镜身较薄,镜钮有弓形、半环形、长方形多种。又可分为素镜、重环镜、鸟兽纹镜三类。这时以素镜为主,到西周中期出现了有纹饰的铜镜,到晚期镜背的纹饰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动物纹饰,打破了传统的风格。素镜:指镜的背面没有纹饰。重环纹镜:镜面微凸,背面有弓形钮,饰重环纹。鸟兽纹镜:镜身平直,背面有两个平行弓形钮。在钮的上方用鹿纹,在下方有展开双翅的鸟纹.
征集通知:
广大藏家朋友,淮安圣阁轩艺术品有限公司对国际市场的需求和买家客户的委托,特定意向征集歌舞升平纹铜镜 ,要求品相完好必须保真,请藏家朋友相互转告,收藏有歌舞升平纹铜镜的藏家尽快与我司人员取得联系。
古玩经纪人:陈总
联系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