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清代陈曼生的紫砂竹节壶
江苏宜兴古称阳羡,宜兴紫砂壶的制作始于明代,迄今为止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明代的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评价道:“茶壶以砂壶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色。”据现存实物及文献查证,明清时期参与紫砂壶制作的诗人、学者、画家不下九百余人,其中以陈曼生的影响大。
公元1812年,精擅诗书画印的“西泠八家”之一陈曼生,以科举拔贡简任溧阳县令。溧阳与宜兴近在咫尺,在三年的任期内,陈曼生与宜兴制壶圣手杨彭年,杨宝年,杨凤年兄妹切磋壶艺;并由陈曼生设计图稿,杨氏兄妹精心制作,于1815年县令任满前推出了“曼生十八式”,到今年恰好二百周年。
陈曼生紫砂壶鉴定方式,咨询电话:(陈总)
陈曼生紫砂壶近几年成交记录:
陈曼生乳鼎-成交价:357万 成交日期:
陈曼生成交价:531万 成交日期:
陈曼生杨彭年合作紫砂壶成交价:499万 成交日期:
阿曼陀室陈曼生紫砂壶成交价:233万 成交日期:
清嘉庆-道光陈曼生制钧釉金---成交价:548万 成交日期:
清嘉庆-道光陈曼生制钧釉金---成交价:361万 成交日期:
陈曼生款童趣图彩绘紫砂壶-----成交价:283万 成交日期:
此宝贝属紫砂材质,壶体色泽沉静凝重,整器质地晶莹通透;壶盖顶端系有螺纹双环,巧妙精致;壶铭正面刻有“琴言清若水,诗梦暖于春。”,反面刻有“胭脂含脸笑,苏合裛衣香。”的诗句,温润朦胧的诗句寓意深刻,再配上印于壶神的朵朵繁花,纹路华丽、清新自然。紫砂之艺,素有写生传神之术,曼生便是此中的佼佼者。壶身色泽呈渐变色,对于藏家来说更是可遇不可求,堪称紫砂壶窑变之。
陈鸿寿(1768~1822),生于乾隆三十三年,卒于道光二年。字颂、又字子恭,号曼生。浙江钱塘(今淮安)人。他于嘉庆六(1801)年拔贡。朝(廷)考以知县用,分发广东,丁忧服阂,奏留江南,署赣榆县,补溧阳县。后擢河工江防同知、迁海防同知。道光二年以风疾卒于任所,享年五十有五。著有“桑连理馆”诗文词集若干卷、又杂著等若干卷,惜均未行世。这是《清代学者像传合集.集》上的曼生像后所附的小传,比一般的资料还详尽,只是没留下做溧阳知县时的时间,要么是当时人人皆知,无需赘述,要么是当时已经毫无端绪,不便敷衍。叶衍兰是晚清名宿,集是他积三十年之力搜集而功成,每象后必附小传,而后集则由其孙叶恭绰编定,无小传。那么这应当是再传资料里较可信的了(见是集《出版说明》),毕竟叶衍兰(1823~1898)离曼生在世不是太遥远。
陈曼生酷爱紫砂壶,寄情于紫砂壶,融情于紫砂壶,在寻求感情与精神寄托的同时,释放出自己的才情与感悟,在一把小小的紫砂壶里,融入了情感与灵性,融汇了儒、道、释的精华,融进了他一生的情怀,使得曼生壶充满了悠远的意蕴,从而使陈曼生成为了后人仰慕的“一代壶圣”。
由于饮茶习俗的改变,紫泥砂壶勃兴于明中期,为了品茗也为了雅兴,文人士大夫大都爱惜此物。在陈曼生的文人生涯中,书画金石,样样精湛,并爱阳羡砂泥,兼美制壶之癖,大力实践。因此案犊之暇,辩别砂质,创立新样,据传曾设计有砂壶十八式样或更多。延请当时的制壶名工杨彭年等人抟泥制作,又与同寮幕客等共同撰制壶铭,“创意造型,范为茶具,艺林争宝之;得其一枚,珍逾拱壁,至今称为‘曼生壶’”。值得一提的是,溧阳比邻紫砂都城宜兴,产茶也极好,所以曼生宰邑期间得有天时地利人和之便,能够充分持续他早年雅好砂壶的热情和意气,与当时的陶工、胜流一同创作捏制欣赏,遂成壶艺发展的佳话。在溧阳任上该是陈曼生为意气风发的一段人生纪念,曼生逸事于此也极矣。此后他调任河工,看似擢升,但《陈曼生尺牍》通曼生就有:“两帅欲弟改河工,断难承教”之语,后又多次提及“河务棘手之至”(见《陈曼生尺牍》,再优游飘逸也不堪许多重压,终于在任上病逝,距溧阳之任仅五、六年光景,也是天妒其才。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有《曼生井栏壶》,壶上铭文纪年为“壬午二月”,这该是曼生后的绝唱吗,壬午年正是道光二年,此壶底镌“为官心存君国”,更是令人憾叹,陈鸿寿的生平大致如此。
陈曼生紫砂壶-展览展销-私下交易-全国征集热线:
联系人:陈总 :
委托征集单位:淮安圣阁轩艺术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