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钱币收藏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钱币收藏爱好者遍及全国城乡,流散民间的珍稀历史钱币不断被发现,特别是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不少历史钱币重见天日,其间不乏出谱很多精品,古铜币也成为钱币投资收藏新热门。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缅怀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功业时写道:“势分三鼎足,业复五铢钱”。甚至乡野里的孩童也吟唱“黄牛白腹,五铢当复”的歌谣。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五铢钱在人们心目中的信誉。
五铢钱有什么特征,咨询电话:(陈总)
五铢钱近几年成交记录:
汉代五铢钱-成交价:115万 成交日期:
清五铢泉范-成交价:537万 成交日期:
五铢金币---成交价:227万 成交日期:
五铢钱一枚-成交价:331万 成交日期:
汉五铢100枚成交价:319万 成交日期:
战神蚩尤五铢钱纹镜成交价:282万 成交日期:
清白玉雕五铢钱璧成交价:533万 成交日期:
五铢钱是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长的货币,也是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的钱币,在我国五千年的货币发展史上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五铢钱是秦汉货币史上的一大转折,实现了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西汉时期的五铢钱,枚重五铢,形制规整,重量标准,铸造精良。五铢钱、钱重五铢,上有“五铢”二篆字,故名五铢钱。钱文“五铢”二字,分列方孔左右,通常是右“五”左“铢”。它的标准重量为4克,钱径2.5厘米,厚0.12厘米。它继承了秦半两钱的形制,确立了圆形方孔,内外有郭,并发展成为轻重大小适度的铜质钱币。
汉武帝以后的西汉、东汉、蜀、魏、晋、南齐、梁、陈、北魏、隋均有过铸造,历时长达739年,是我国历史上铸行数量多、时间长为成功的长寿钱。西汉时的五铢钱有郡国五铢、赤(侧)仄五铢、三官五铢、宣帝五铢以及小五铢,金五铢等等。五铢钱诞生前夕,因半两钱濒临崩溃,市场一片混乱,各级与商民争利,都拼命铸钱,使得通货过度膨胀,钱币的购买力急速下降,物价飞涨。民众无法生存,相继放弃生产,流亡他乡,靠出卖劳动力来糊口;或者是铤而走险,加入私铸行列,期图赚取厚利。武帝初年,百姓因私铸而死亡的近万人,而私斗殒命的、畏罪自杀的都无法计算,可见问题非常严重。汉武帝元狩五年,诏令各郡国铸行五铢钱,称为郡国五铢,又叫元狩五铢。钱文为“五铢”,小篆书,光背,正面有轮无郭,背面则轮郭俱备。
钱直径2.5厘米左右,重约3.5-4克。“五”字交笔斜直或有弯曲;“铢”字的“朱”头呈方折型,“金”字头较小,仿佛如一箭镞。少数钱上有一横划。其材料改用紫铜,因而有紫绀钱之称。但各地技术水平不同,铜矿的成分有差别,官吏了解命令的程度与奉行的态度很难一致,所以铸出的钱差别很大,有的与旧汉半两一样,背平无轮郭,有的穿孔大,肉薄,也有肉厚的。一般地说,都具有偷工减料不够五铢重的现象,而且越铸越轻,越晚越粗劣,有重蹈半两、三铢钱覆辙的现象。改铸五铢钱,主要目的是树立信誉,稳定金融,使私铸者无利可图,自行放弃犯法的勾当,以彻底解决私铸问题。各郡国官吏,因旧的习惯难改,依旧上下联手,以谋中饱私囊。汉武帝采纳了公卿们的建议,于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收回了各郡国的铸币权,由统一铸造,统一货币发行,从而防止了另一次恶币的泛滥。
五铢钱轻重适宜,每枚重如其文,约4克左右;大小适中,直径2.5厘米,内廓约1厘米见方;轮廓精整,文字端庄秀丽,美观实用,因此深受人们欢迎。汉武帝后各代均有铸造。五铢钱不仅成为西汉王朝的主要通币,东汉、曹魏、蜀汉、两晋、南朝宋、齐梁陈、北魏以及隋朝历代都有铸造使用。直至唐高祖李渊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除五铢钱,开始铸造“开元通宝”钱。五铢钱共流通使用了739年,是中国历史上流通使用时间久的一种钱币,被人们称为“长寿钱”。
征集通知:
广大藏家朋友,淮安圣阁轩艺术品有限公司对国际市场的需求和买家客户的委托,特定意向征集五铢钱 ,要求品相完好必须保真,请藏家朋友相互转告,收藏有五铢钱的藏家尽快与我司人员取得联系。
古玩经纪人:陈总
联系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