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目前古玩界的佛像收藏,业内人士表示:“只能用一个字概括:火!”确实,佛像题材的艺术品价格从2003年在收藏市场上就一路高涨,从近几年出现的高价拍品的类别来看,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铜鎏金佛像受市场古玩藏家的青睐。如,2005年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秋拍一尊“明代铜师佛坐像”以1100万元成交价突破千万大关,开启了佛像艺术品新的航程。
此外,艺术品的价值除了与其本身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有关外,其珍贵也因人而异。对于同一件藏品,对于不在意的人,或许只是一个给宠物喂食的破碗、一幅挡风的墙画,而对于喜爱的人却是千金不换,这与个人主观情感有不可避免的关系。
同时,他还告诫收藏爱好者们,随着收藏市场的火爆,各种真品层出不穷,藏家在购买时需小心谨慎,好能邀约几个行家里手掌眼,看准了再出手,以免赔了夫人又折兵。
明清鎏金小佛像鉴定价格,咨询电话:(刘经理)
明清鎏金小佛像近几年成交记录:
明铜鎏金双佛坐像成交价:155万 成交日期:
清铜鎏金小佛像成交价:537万 成交日期:
清康熙铜鎏金观音坐像成交价:318万 成交日期:
北魏鎏金小佛像成交价:157万 成交日期:
清铜鎏金小佛像成交价:388万 成交日期:
清铜鎏金小佛像成交价:354万 成交日期:
19世纪铜鎏金金刚手明王-----成交价:272万 成交日期:
2006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一尊“大明永乐年施”款的“鎏金释迦牟尼佛像”以1.166亿港元创下当时佛像拍卖记录。再到今年苏富比秋拍,2.3644亿港元成交价再次刷新佛像拍卖记录,一时间佛像题材的艺术品再次引爆收藏界。
值得一提的是。佛像背光部分多用祥云卷草和吉祥动物组成各种图案。据了解,背光图案的差异实际上反映了佛寺类型和时代的差异,如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内三身佛的背光,其内饰网目纹,为典型的辽代的装饰图案,而外侧却是纹络粗犷的火烟纹,有些类似唐代的风格。
鎏金是自先秦时代即产生的传统金属装饰工艺,是一种传统的做法,至今仍在民间流行,亦称火镀金或镀金。在东周和汉代以后均颇为流行,是当时值得称道的铜器表面装饰工艺之一,先后称为涂、金黄涂、金涂、涂金、镀金,宋代始称鎏金。
据有关文献记载,东晋时的戴逵,是我国民族佛像的创始者,他与其子都善铸佛像与雕刻,所铸作品极其传神逼真,被称为“戴家样”而为时人所仿效,后世亦誉之为“二戴像制,历代独奇”。
此后,经过漫长历史的演绎,在各朝各代工匠不断的努力探索下,所铸的佛像更显精致细巧。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岁月更替,文化交融,中国已形成了极具本身文化特色的佛教艺术。佛像也是中国人接触广、久的雕塑艺术,中国人对佛的拜服深至骨髓、思想,收藏家郑华星也毕恭毕敬地说“请佛回国,佛归故土,感恩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