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古钱币收藏越来越活跃,更多人注意起古钱币的价值。然而他们重视的仅仅是经济价值,大多数人都忽视了其蕴含的美学意蕴和文化内涵。虽然大多数人不关心,但越来越多的学者、收藏家注重起古钱币的美学研究。研究古钱币,挖掘其文化底蕴,有助于对我国古代的书法、铸造等文化的研究。
中国又是最早铸造和使用钱币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古钱币经历了几千年的变革,见证了几千年的风雨变幻,其浓厚的文化思想底蕴使得古钱币的美学研究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字、形、色、质、声五个层面逐渐成为中国古钱币美学
大清铜币,学名清代机制铜圆,铸造始于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止于1911年(宣统三年)。铸造流通时间尽管只有十余年,但其鼎盛时期全国共有十七省二十局开机铸造铜圆。十七二十局先后铸造的当十铜圆,各不相同,版式繁多,尤以当十者为最。仅以明显区别划分,其版式亦有数百种之多,如以细微区别划分,其版式在千种以上。因此当代铜圆收藏爱好者以收集到十大名誉钱币之“大清铜币”为大乐事。
清代当十铜圆铸造之初,清政府并没有对铜圆的纹饰图案,作严厉的规则。因此,各省局所铸铜圆虽然其币背皆选用龙型图案,但龙型各异,品种繁复。 初入门的铜圆保藏爱好者,在按铸地省局名,按年号,按原料分门别类保藏当十铜圆时,尚简单分辩,而按龙图区别,则相对比较困难。
近几年“大清铜币”一度成为保藏界追捧的宠儿,据了解,香饽饽的“大清铜币”保藏价值极高,可是“大清铜币”存世量极为稀疏,一般古董商场上的多为伪造品。现在“大清铜币”价格一路狂飙,导致伪造状况越演越烈。
在2013年最为颤动的莫过所以一枚品相无缺的“大清铜币”拍出80万的天价,卖家一夜致富,学者以为,“大清铜币”保藏价值难以估计,是古董保藏商场的“偏门”,现在“大清铜币”保藏商场极度炽热,造假技术应运而生,请谨慎为之。
刘益谦曾说,对于这种极具保藏价值的藏品,收集到便是缘分,福分。现在市面上流转的,大多数为赝品,由于真品“大清铜币”存世量是极为稀疏的,真品“大清铜币”,一向都是有价无市。
拍品名称成交价(万)拍卖日期:
“唐国通宝”小平篆书背“.5万07
清皇帝万岁万-19
宋人物镂空花钱万 30
清光绪宝苏局等机制币十七枚万-06
元佛法僧宝背福寿虎---656万 03
清天下太平背龙凤万-16
宋熙宁元宝背上衡万-30
唐顺天元宝背上仰月大样26万-30
清皇帝万岁万-19
清康熙通宝不同钱局九百七十二枚万 28
清光绪宝苏局等机制币十七枚万-06
战国赵国白人赵刀万 03
清康熙通宝背满汉文南星月万-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