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哪里有比较权威的古玩玉器鉴定专家

  • 发布时间:2018-11-14 09:34:10,加入时间:2017年07月19日(距今2844天)
  • 地址:中国»福建»厦门:厦门市思明区厦禾路589号银聚祥邸
  • 公司:厦门伯得富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陈经理,手机:15280268871 电话:0592-3769106 QQ:908242672

隋唐五代玉器考古发现较少,但大多制作精美,开始向写实方向发展。该时期玉器砣工简练,突出神韵,雕塑感很强。下面笔者结合隋唐五代玉器常见器类带板、梳背和步摇对此期琢玉工艺进行探讨。

唐代玉带板多以剔地隐起浮雕工艺制作,即将主体纹案及框沿之外的玉料以偏刀铲去,并处理平整,从而主体纹案便略微平凸于地子之上。工痕为面小底大,正面自矩形各边向内呈坡状渐凹(能见到微微铲痕)。主体纹案多扁平,带板边框很窄。背面钻孔皆为牛鼻穿。如西安市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兽纹玉带。
玉梳背、玉步摇上的花草、禽鸟图案常用排列整齐细密的平行直阴线和网格细阴线纹表现,线条刚劲有力、纹丝不乱,线的长度以及线线之间的距离皆恰到好处,合乎审美。用这种技法琢出的装饰纹案增加了构图的细致感和精美感,颇具立体浮凸效果。如西安交通大学出土的玉步摇。

玉材。从出土玉器可知,我国历代玉器所用玉材虽然在产地、品种上带有多元性、复杂性的特点,但是其时代性的主要倾向还是可以认识的。对传世古玉辨伪,首先要辩证玉材的可靠性,若发现玉材与其时代不相符,则要提高警惕。
器形。古伪玉器主要有三种,一是仿照古玉,依式琢成;二是按图索骥,只见其正面不知其背面;三是道听途说,主观臆造。伪古玉的造型若为杜撰,有经验的人一望便知。而对于依式琢成的玉器也可从玉工的做工谨慎,惟恐做错,而造成的呆板、无生气以及缺乏时代感等处看出破绽。
纹饰。纹饰和器形相关,同样要以出土玉器上的纹饰为辨伪的基本依据。很多杜撰出来的伪古玉其纹饰往往随意为之,或是各代不同纹饰的拼凑,风马牛不相及。
作工。玉器的作工就是玉人使用工具等多种手段加工玉材成器,其器纹所体现的工艺技巧及表现力等等因素的总和,同样也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简单说来,在市场中若看到一件玉器,稍加辨认即可知道是现代机刻而成,如卖家非要按古玉销售,其肯定是伪造品无疑。
沁色。沁是古玉在墓穴、遗址中的局部环境及其相似的条件下,由玉表侵入肌理的金属元素染成的二次色。有人认为人工伪沁不会在古玉上出现,其实不然,清代就已出现人工染色的记载。因此在辨识古玉时,要学会区别天然沁色和人工伪沁,这需要经常观察真伪两种沁色,加以比较,了解两者各自不同的特点,注意积累,不断总结。

当然,不敢说当代收藏家之中没有人已有了古今玉料的基本知识并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可以肯定,从当今玉器收藏家本人的主客观条件来分析,是很难达到上述的理想境界的。所以,摆在当代玉器收藏家面前的确有一个学习和熟悉古今玉料的课题。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