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波精达(603088)公布了2017年年度业绩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8亿元,同比增长31.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44.77万元,同比增长4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618.48万元,同比增长57.25%。
据天天证券网资料显示,宁波精达所在的机械设备行业,在我国发展工业化过程中有着战略性地位,自2000年以来,我国机械设备产业呈现强势发展态势,产业体质日益健全,技术水平不断提升。2014年,我国机械装备百强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352亿元,比上年增长3.49%,行业发展迅速,增长率连年攀升。而宁波精达作为机械设备行业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企业,公司各方面保持稳定发展。
值得注意的政策利好是机械设备行业景气的主要推动力。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加大对基建的投资力度;同年,“供给侧改革”正式拉开序幕,机械设备行业也开始了自己的“供给侧改革”,收缩产能,降低库存,转型升级;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通知,机械设备行业迎来七大发展机遇;2018年是政策大年,国务院宣布自今年5月起,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从17%降至16%,且对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研发等企业和电网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予以一次性退还。制造业增值税率降低1%,每年有望为企业减负超千亿元。
注重产品质量和技术研发 业绩持续性有望超预期
宁波精达是一家专业生产高速精密压力机、胀管机、弯管机等装备的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末至2011年初,宁波精达完成了股份制转型并引进了一些外部企业,并于2014年在上交所成功上市,借助资本平台,以卓越的业绩表现,回报投资者。
2017年宁波精达之所以能够交出一份靓丽的“成绩单”,与其各类产品维持较快增长息息相关。数据显示,公司在空调换热器装备市场发展基本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583.63万元,同比增长35.01%;汽车换热器装备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148.28万元,同比上升26.50%;定转子高速压力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914.77万元,同比上升79.42%,公司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据了解,宁波精达一直很注重产品质量和技术研发,在逐步提高产品设计水平的同时,制定了一系列质量控制体系对产品实行全方位质量检测。
从产品质量来看,宁波精达拥有一流的质量检测手段,公司的技术测试中心现拥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测量设备和检测设备,并由检测设备的生产厂家派专人提供检测设备的使用培训,保证设备的正确使用,从而保障产品的质量。优秀的产品质量为公司的盈利稳定性与持续性鉴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公司产品远销欧美、日本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客户包括格力、美的、海尔、TCL、长虹、志高、奥克斯等,国外客户包括日本电装、大金、松下、日立、美国约克、法来奥、马勒等世界知名企业。
从技术研发来看,宁波精达拥有多项能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核心技术,拥有成熟的精密压力机核心技术,胀管扩口一体式微收缩胀管技术,小管径胀管技术,小间距铜管无屑切割技术,翅片加工模具的设计与生产技术,为公司的产品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目前,公司拥有专利62项,并设有企业研究院,浙江省工程技术中心,有近100名研发人员,同时还设立精达-北航汽车复合材料成形装备联合实验室,研究车用碳纤维的复合材料结构件的装备生产。
未来,宁波精达将以质量为中心,以技术创新创造优质品质。凭借多年的先入优势,稳定的客户资源,较高的技术质量,知名的品牌优势,以及难得的行业发展机遇与政策红利,
进一步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及市场占有率,创造更高的产品利润,为公司业绩的持续性夯实基础。
探索外延式投资并购发展模式 明确未来发展经营目标
2018年,宁波精达将紧密依托上市平台,积极利用资本渠道,努力探索外延式投资并购发展模式,拓宽利润来源,做强做大公司。围绕以“产品领先、创新驱动、深度聚焦、全球市场”的经营思路,公司需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以国家产业导向为指导,抓住行业发展趋势。公司将继续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优化产品结构,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在翅片压力机,复合材料成形装备,精密高速压力机等推出更多新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
按照“全球市场”的经营思路,努力开拓新的销售网点。公司将加快拓展在国内外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响应速度,完善客户回访制度,提升精达品牌在国内的影响力。开拓新的海外市场,完善海外市场客户服务,培育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影响力。
推进以阿米巴经营核算方式。公司将理清各个职能部门的之间的核算体系,优化生产系统专业化分工,控制成本,提升效率,降低库存。
加强高校研发合作,充实后备技术人才。公司将继续加强与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研发合作,建立院士合作站,不断推进项目研发。加强研发队伍建设,尤其是关键岗位人才的培养以及高级技工的培养。优化考核方案,尤其是要让公司有突出贡献的人得到更大幅度的奖励。建立以中高级管理人员为核心,高级技术人才为骨干,高级技工为主体的结构合理、专业配套、后备力量充足的人才队伍。
来源:天天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