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字纹,究竟有什么含义,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有人说它象征着四岳;有人说它是铜器上兽纹某些部分变幻而成的;还有人进一步将它与中国古代山岳寓意安静、稳定的观念联系起来,含有同福吉祥意味;甚至有人称它为丁字纹而不是山字纹。其真正含义还有待专家学者进一步探讨。
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铜镜大约产生于公元前2900年—公元前2700年,是在今伊拉克的基什遗址中发现的,另外在伊朗的苏莎(公元前2300年—公元前2200年)遗址也都有过铜镜出土。中国铜镜从出土情况看,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其中最早的应属齐家文化铜镜(公元前2300年—公元前1600年),分别命名为复式多角星纹镜(甘肃临夏出土)、素镜(甘肃广河齐家坪出土)和七角星纹镜(青海贵南县马台墓出土)。
战国五山铜镜在线免费评估鉴定,咨询电话:(陈总)
战国五山铜镜近几年市场行情价格:
民国二十五年山东平市官钱总---价格:424万 日期:
山西晋泰银号五两腰锭价格:333万 日期:
八凤纹镜---价格:247万 日期:
战国五山纹铜镜价格:123万 日期:
清五山铜镜-价格:446万 日期:
五山铜镜---价格:429万 日期:
金质蟠虺纹镶松石阳燧价格:381万 日期:
战国鸡铜镜,中国铜镜由滥觞期到发展期、鼎盛期,再到中衰、繁荣、衰退,发展曲线呈马鞍状,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战国镜、汉镜和隋唐镜。这几个阶段或是在铸造技术上有创新,或是器形种类、纹饰内容及表现手法上独具特点。总的特点是产量大,铸造精美,风格不断更新,生动活泼。在青铜文化日渐衰落的大背景下,铜镜制作和使用上都呈现了一种繁荣的景象,不仅仅是客观上延续了我国青铜文化的生命,而且与世界铜镜文化比较来看,也具有相当深厚和独特的文化蕴涵。
铜镜发展至战国,仅从铸造地域上看已远远超过了以前的任何一个时期。由于西周晚期时制度已近乎礼崩乐坏,王威陵夷的同时,诸侯间却热衷于搞强权政治,《战国策秦策》曰“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莫敢不听”。这种局面至春秋后期,随着南方吴、越等国的壮大,争霸中原的斗争更加激烈。争当霸主,首要条件是增强自身的实力,因而各国也相继进行了一些政治和经济的改革。《吕氏春秋上农》记载“凡民自七尺以上,属诸三官。农攻粟,工攻器,贾攻货”。改革的结果,使各诸侯国的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这种进步主要表现在手工业和商业两个方面,而此后铜镜文化的发展,也得益于这两个方面。
战国四山纹镜,铜镜进入拍卖领域的时间并不短,但真正为收藏爱好者所了解是始于2004年初中国嘉德(微博)推出的铜镜专场,当时的全部拍品均为民国时期知名收藏家关祖章先生的旧藏。参拍的143面铜镜都以高于预期的价格顺利成交。其中唐代脱银庭院仕女游乐图铜镜以45.1万元的价位成交,成为了内地铜镜拍卖的价。此后,嘉德一直引领铜镜拍卖。2006年的嘉德春拍推出台湾藏家息斋藏镜及中国历代铜镜拍卖,共上拍铜镜168方,成交率57.74%,共97件,成交额490.68万元;2007年秋拍铜镜专场数量200件,成交额595.94万元。2009年春拍中隋唐十二生肖四神镜拍至112万元,秋拍中唐代海兽葡萄镜以268.8万元成交。2010年有5家拍卖公司举办铜镜专场,其中唐代海兽葡萄镜以700万元成交,打破了铜镜拍卖的纪录。
中国铜镜由滥觞期到发展期、鼎盛期,再到中衰、繁荣、衰退,发展曲线呈马鞍状,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战国镜、汉镜和隋唐镜。这几个阶段或是在铸造技术上有创新,或是器形种类、纹饰内容及表现手法上独具特点。总的特点是产量大,铸造精美,风格不断更新,生动活泼。在青铜文化日渐衰落的大背景下,铜镜制作和使用上都呈现了一种繁荣的景象,不仅仅是客观上延续了我国青铜文化的生命,而且与世界铜镜文化比较来看,也具有相当深厚和独特的文化蕴涵。因此日本学者梅原末治在《古镜概说》中说:“以铜为主要成分的金属镜制作,在近东、南欧等古文化圈诸国早已存在,……但东亚以中国为中心的铜镜,其形态以及材质之精良、铸造之精致,几乎前者不可比肩;它与所谓鼎彝器的容器一样,是古代中国值得夸耀于世的一种工艺品,这也是明显的事实。”
2018年大型鉴宝活动开启8。特约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鉴定专家叶佩兰老师(瓷器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鉴定专家单国强(字画专家)、中国文物鉴定委员鉴定专家程书国(杂项、瓷器)。有藏品需要鉴定的咨询联系预约专家老师。
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