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木屋结构房屋材料——彩石金属瓦
近日,网上盛传芦山震中一座百年老宅无损伤,这座“张家大院”上下两层,木瓦结构。与周围民房倒塌不同,老宅除了屋脊上掉下几页瓦片外,其他几乎完好无损。住内的7户人家震后生活如常。这证明我国古建筑里有一些防震的好玩意,应该挖掘利用,其实这就是木结构契合式建筑的优势。
各国防震经验也都证明,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在大震中较少造成人员伤亡。在新西兰基督城和美国夏威夷等多处地震频发地,几乎所有的民房都是“轻型木结构”,即使有些砖石材料,也用于外墙装饰,放在木结构外面,高不过一二层高,这样经过严格的设计和确保符合抗震标准的房子在大震中晃而不到。即使外墙倒塌,也不至于压死人。这就给我们一个提示,在我国一些住房用地不是很紧张的地方,如农村和山区等,不要一律要求农民“上楼”或只造钢筋水泥堆成的新房,也可以鼓励和帮助他们建一些符合抗震标准“轻型木结构”建筑。这在我们正在推开的城镇化中也要注意,在有条件的地方,也鼓励人们住“轻型木结构”房,不要一味以为钢筋越粗越好,水泥也重越好,能随着大地震摇而不倒的“轻型木结构”的确有很高的安全性。
当然,以我国的人口密度,特别是在人口集中的城市,像西方那样普遍建卫星城和“轻型木结构”也不现实,大部分民居和公用建筑仍要以高楼为主。这就要求我们严格执行有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验收的各项法规,这执法的手不仅要抓紧建筑的本身,更要延伸到每一种建材和每一项设计,都必须有人管,有人担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