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雨天使用透水砖铺设路面(如人行道、广场、停车场、慢车道等)相比传统的密实铺装(如混凝土、沥青、普通不透水砖),具有一系列显著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快速排除地表积水,避免积水和水洼:
核心优势: 透水砖内部和砖缝具有大量连通孔隙,雨水能快速渗透到下面基层和土壤中。 效果: 大大减少甚至消除路面积水和水洼,行人、自行车出行更安全方便,车辆行驶水花飞溅减少,提升步行舒适度和安全性。有效补充地下水,促进水循环:
原理: 雨水透过砖体和基层渗入地下,补充被过度开采或城市化阻断的地下水。 生态价值: 维持区域水循环平衡,缓解地下水位下降问题,对生态环境有益。显著减轻城市排水系统压力,缓解内涝:
问题解决: 传统硬质路面产生大量地表径流,短时间内涌入排水管网,极易超过其负荷能力,导致城市内涝。 机制: 透水砖能够就地吸纳、滞留、渗透雨水(实现源头减排),大大减少排入市政管网的水量和峰值流量。 效果: 是建设“海绵城市”的核心技术之一,有效降低暴雨时发生内涝的风险。减少路面湿滑,提高行走和行车安全性:
原理: 雨水迅速下渗,砖表面积水少,不易形成水膜。 效果: 行人行走时不易打滑,增加鞋底摩擦力;自行车和低速行驶的车辆轮胎抓地力更好,减少雨天交通事故隐患。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原理: 雨水渗透后,部分储存在砖体和基层中。天气晴好时,水分蒸发吸热,降低地表温度。 效果: 相比不透水铺装,透水砖路面温度更低,有助于调节周边小气候,减轻夏季城市热岛效应,提高环境舒适度。减少路面溅水和喷雾:
原理: 没有表面积水,车辆快速驶过时不会产生大量水花和喷雾。 效果: 提高行车能见度,增强行人安全,减少车辆清洗频率。降低交通噪音:
原理: 透水砖的多孔结构能吸收一部分轮胎与路面接触产生的噪音(空腔共鸣和泵吸效应),同时消除了轮胎碾压水面产生的噪音。 效果: 在雨天和平时都能起到一定的降噪作用,提供更安静的环境。良好的抗冻融性能:
原理: 透水结构允许水分快速下渗,减少了水分在砖体内部滞留结冰的机会。 效果: 在寒冷地区,相比不透水砖或混凝土,透水砖因冻胀而开裂、破损的风险更低,耐久性更好。环保材料与可持续性:
许多透水砖采用工业废料(如煤矸石、矿渣)或再生骨料制成,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符合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总结来说,雨天使用透水砖最主要的优势就是:
解决“水”的问题: 快速排水不积水、补充地下水、减轻内涝。 提升“安全”与“舒适”: 减少湿滑、减少溅水喷雾、降低噪音。 改善“环境”: 缓解热岛效应、促进生态平衡。
当然,透水砖也有其适用条件(如不适合重型车行道)和需要合理的设计施工与维护(定期清理孔隙防堵塞),但其在应对雨水方面的综合效益远优于传统不透水铺装,是现代生态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铺装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