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清文宗的年号,咸丰年间正值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高潮时期。此时民怨沸腾,清政府为了苟延残喘,在钱币铸行上大做文章,将财政危机转嫁到老百姓身上。相继推出“咸丰通宝”、“咸丰重宝”、“咸丰元宝”种类繁多的钱币。
咸丰元年首先准备开铸“咸丰通宝”制钱。由于战争、列强的掠夺和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发生,钱局铸造制钱已很难正常进行,很多省钱局实际上处于停顿状态,即使开铸,也是偷工减料。因而造成咸丰通宝制钱精好者少,而粗制滥造的多,大都质劣而轻小,或造成铁钱、铅钱代替铜钱。咸丰元年时,规定钱重一钱二分,至第二年,变为一钱,但具体铸行大多轻于规定重量。
古钱币鉴定出手:任经理
全国27局所铸的小平钱,铜质、大小及文字各不相同,粗略者多而精良者罕见。一般直径2.2~2.6cm,重2.4~4.2g,其中大样钱鲜见,而更多为私铸劣质薄小钱,期间鹅眼钱重不足1g。背文满文各宝局名,常见者大约20局左右,尤以“宝台”局“阿克苏”局“宝通”局所铸为稀少。传世尚有“咸丰通宝”雕母数种,极为珍贵。
户、工两部京局首铸大钱之时,福建因素称贫瘠之区,财政十分困难,当时正值军务紧急,度支不敷,在向朝廷上奏折请铸大钱的同时,自行开铸非部颁标准的折当大钱。在各省局所铸的咸丰大钱中,以宝福局铸钱富有地方特色,按照通常惯例,平钱名为“通宝”;“当十”至“当五十”称之“重宝”;“当百”至“当千”大钱名之“元宝”;而宝福局对此名称则无明确界定。
是钱面文为“咸丰通宝”,背有“大清壹百”和满文宝福纪局,可谓集国号(大清)、年号(咸丰)、纪局(宝福)、纪值(壹百)于一身,目前为创见之孤品。其钱文系宝福局特有的山谷体,秀美绝伦。其钱体大而厚重,制作精湛,当属试铸样钱,未曾流通,故尔珍罕无比,堪称“清钱之王”。在九九年春季深圳国际钱币拍卖会上,是钱为金泉钱币博物馆所得,并创下中国古钱币成交之历史天价,这充分体现了古钱币应有的文物价值和收藏价值。大清壹百此次拍卖价格百万起拍,将再创古钱币拍卖价格新高。
古钱币鉴定出手:任经理
拍品名称 成交价(万) 拍卖日期
清“咸丰重宝”宝巩局当五十一枚---658万9-30
清 咸丰重宝宝苏当五十大字版万5-24
清“咸丰重宝”宝昌局当五十二枚万-17
清 咸丰重宝宝源当五等三十一枚万6-17
清“咸丰重宝”阿克苏当五十一枚---287万09-16
清“咸丰重宝”背龙凤花钱一枚万2-19
清 咸丰重宝宝源当五十样钱万2-25
清“咸丰重宝”宝泉局当十镂空刻花钱-420万9-25
清“咸丰重宝”宝源局当五十雕母一枚-320万5-30
古钱币鉴定出手: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