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易看出一幅画的好坏,它的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
另一方面,好的画作应该包含前瞻性的元素,甚至要超越当时人的审美欣赏水平。 上世纪90年代曾经出现过一股‘黄宾虹’热,黄宾虹的画不那么大众化,与齐白石的雅俗共赏不同。而他的作品之所以到了上世纪 90年代才被发掘出价值,恰恰是因为他的作品具有前瞻性,超越了与他同时代人的审美欣赏水平。
当下中国艺术家的“近视”反映出普遍价值观在转型,不少人做梦都是实际的,能静观现实和坚持理想的人渐渐变得稀有。所以,当代很难产生出真正的大师,其中人格、学养缺失是重要因素,过于实用的‘近视’也是一个因素,这种现状很难使艺术精神升华到更高境界。以往不管是 ‘为人生而艺术’还是‘为艺术而艺术’的追求里还有一种精神的纯洁的东西在,艺术中的文人品格、崇高、见真性情及自由清新、充满情趣表达等诸方面气息也显得纯正。而现在的人张嘴闭嘴都是‘有什么用呀’,艺术有什么用?真正的艺术就是没什么用。搞艺术看起来很轻松,其实倾情投入和坚定信念都含在其中,还要承受住寂寞。作为艺术家,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艺术有一个坚守的态度,不过要做到确实很难。
艺术史就是艺术语言不断创新的积累,进入艺术史的人应当是这个时代突出的代表。每个时代都有在价格上特别高的画家,但是,这类画家的作品后也仍有可能被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而那些作为时代节点的艺术家,比如凡·高,即便当时不被承认,后世也会发掘出他们的价值。
我们聚在一起的时候,总是讨论小圈子里实验的创作,国内外新出现的学术问题,可能在这一点上很少参与公众讨论。对于好的艺术作品来说,它的艺术本体语言、发生的话语背景,与整个社会历史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个体生命性和情感性的体验等,都具有新的挑战和开放性,是人类智性的活力所在。至于资本的炒作,画家的背景,达官显贵的追捧等,其实都是很短暂和人为化的效应,难以持久。当然艺术品生产的平台与生态关系,也是复杂而飞速变化的。
看待一位画家的价值和水平,不是看他的市场价格,这个因素影响不了作为一个观察者的价值判断。但是艺术品的价值是客观存在的。 100年以后,谁会记得那些自我炒作的人?只有留下具有说服力作品的艺术家,或者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艺术家,才有可能成为历史的选择。
那么,如何来鉴别高仿字画呢?
今天给大家看点干货,对字画有兴趣的朋友不要错过哦:
珂罗版伪书画
珂罗版是印制上用的一种照相版,将要复制的书画底片,通过晒制在涂有感光胶层的玻璃片上制作而成,这种技术多用于美术品的印刷。近几年来,有的人拿珂罗版印制的书画经过加工后到社会上当真迹出售,不少的拍卖行也曾作为真迹拍卖,欺骗了很多人。
珂罗版印制的伪书画特点及鉴别方法:
(1)由书画的背面观察,珂罗版印刷的书画,墨、色均不会由正面侵染到背面。
(2)对于托裱过的珂罗版印刷品,背面无法观察,从正面看很平,缺少质感,用手轻摸画面重墨或重色的地方(特别是石绿、石青等)没有涩感。
(3)有些颜色易掉色(如大红、石青)不妨用一小块白色软纸蘸清水在颜色上轻轻擦一擦,画在宣纸上的画是掉色的,而印刷在宣纸上的画是绝对不掉色的。
对于那些在珂罗版印刷品基础上再人工着墨、着色的赝品,只要细心观察也不难找到破绽,后加上去的墨、色明显有浮在画面上的感觉。一般来说,后加上去的墨或色都不会太多,只是在明显的部位,若是笔笔俱到,那么,这幅画自然也就会失去原貌了。
现代高仿书画
所谓高仿书画,是指作伪程度相当高,与真品几乎雷同。因此现在市面上那些高仿的书画,若是没有一定的鉴别知识和经验,也就很难为它们下一个准确的定义。目前,社会上这类赝品也是很多的,如天津仿造的刘奎龄、王雪涛,上海仿造的朱屺瞻、谢稚柳,南京仿造的程十发、亚明,广州仿造的陆俨少、关山月,西安仿造的石鲁、何海霞等书画作品,数不胜数,而且手段高超。这类书画在几年前欺骗了一大批人,近两年才被人们逐渐认识。
搞书画鉴定的人几乎都知道这么一句话:既想知真,必须知假。因此,鉴别高仿书画,除了凭经验外,消费者应该经常地将真迹与赝品作比较、分析,如果手上没有珍藏品,可以把书画家们的画册作为依据。一般讲,书画家们出版的个人画册还是可靠的。至于赝品就随处可见了,大约百分之九十九的画店里都有,一些拍卖会上更是多得让人叹为观止。尽管如此,只要掌握鉴别的方法,认真观察比较和思考还是可以鉴别的。
总而言之,学习鉴别现代书画的真伪,首先应该对书画家们的风格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凡是有成就的书画家都有其自己的风格,如崔子范的朴拙、深厚、艳丽;程十发的明快、奔放、幽默;朱屺瞻的雄浑、沉着、劲健等等,只要大家看得多了,也就渐渐地熟悉了,有经验的鉴定家不看章款也能辨别出画作出自何人之手。
其次,除内容风格外,掌握一些书画的基本知识对于鉴伪也很重要。如现代的书画赝品大都采用照相制版印章。该印章与作者原印章几乎是丝毫不差,只是显得平,缺少金石味道,看多了自然就体会到了。在观察印章的同时也要观察一下作品的大概年代,大多数作品,作者在落款中都已写明,没有写明年代的,就要根据作者不同时期的风格来判定。因为任何一位书画家,他们在早期、中期、晚期的风格多不相同。年代确定了,若距离鉴别时间七八年以上的话,可取一小块宣纸贴在印章上,用指甲用力擦按几下,七八年以上所钤印章基本上是不会掉印色的,当然,后盖印章的书画也是有的,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此外,落款也是鉴别现代书画真伪的关键之一。一般来说,画可以仿到八九成,落款能达到六七成就算不错了。可见仿款比仿画的难度要大。鉴别落款的真伪可以从下面几点来判断:
〔1〕落款是否"贯气",若不"贯气"必有问题,正常的落款,字与字之间在"气韵",是"贯通"的。
〔2〕很多假画的落款都是从作者的几幅画的落款中摘取拼凑起来的,原因是为了避免人们找到其伪造的根据,这样的落款是不连贯的,很明显由几部分组成,只要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之。
〔3〕未托裱过的书画还可以从背面来观察落款,如行笔中在不该停顿的地方停顿,比方说一横或一竖的中间,此款必假无疑,人们在落款时只要稍有犹豫,笔尖就会在宣纸上留下墨点,这类墨点,从画的正面很难看出来,从背面看却十分明显,真款是很少会留下墨点的。
〔4〕从名款的用笔上来观察。任何一位书画家,不论他的名款有多少种形式,若把他们不同时期的名款拿出来作一下比较,就不难找到其变化的规律,比如,娄师白先生的名款,在不同时期就有不同的形式,晚年的名款中师字右部中间的一竖习惯用中锋,紧接下面白字的一撇则突然转为侧锋;再如,田世光先生名款中的田字,左边一竖用中锋,而上边一横和右边一竖为一笔由中锋转侧锋完成,中间没有停顿,并且是一个弧形,大凡防伪者却往往忽略了这些关键之处。
总之,现代书画的防伪方法很多,有的是假画、假章、假款;有的是真画、假章、假款;有的是假画由知名鉴定家或书法家题跋;有的是在旧宣纸上造假;有的是在新宣纸上造假,然后再做旧;有的是一本册页中真小名家假大名家;有的是假大名家与真小名家合作,由小名家题跋;有的故意在赝品上题上送给某某人的上款等等。只要消费者不断观察,认真思考,多向专业人士及有经验的人请教,就一定会辩真假、明是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