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树是我国北方地区栽培最普遍的果树之一,其适应性强,栽培条件要求低,而且早果,栽后2~3年即可挂果,结果年限长,获得效益快。但在生产中常因落花落果而严重影响杏树产量的提高[1-4],从而导致效益下降。针对这一情况,通过多年的栽培、调查分析,找出其原因,并经过实践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1 杏树落花落果的原因
1.1 遗传特性
杏花为两性花,与其他许多果树一样,其花器官在发育过程中常形成4种类型:雌蕊长于雄蕊;雌雄蕊等长;雌蕊短于雄蕊;雌蕊退化。在这4种类型中,前2种情况可以正常授粉受精而结实;第3种类型的花有授粉的可能,但结实能力差,有的在盛花期便萎缩,而失去受精能力;第4种花由于雌蕊发育不全而不能受精结实。4种类型的花所占比例因品种差异有所不同,如意大利一号,正常花可占60%,而一些地方品种仅占百分之几。
杏树虽为两性花,但许多品种自花授粉不能结实或结实率很低,尤其是分布在我国的普遍杏类品种。而利用混合花粉进行人工辅助授粉,结实率明显高于自然授粉。也就是说,杏树异花授粉能提高坐果率,但对授粉品种有授粉组合的选择。无授粉品种和品种组合亲和性差都可引起落花落果。不同品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花期抗霜冻的能力也不同,因晚霜引起的落花落果程度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