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板画是陶瓷艺术家汲取中国传统绘画精髓,表达东方审美理想的重要载体之一,而且这种表达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因为瓷板画与纸绢画相比,它的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能稳定,不怕潮湿,不怕霉变,只要不撞击便不会损坏。此外,瓷板画的色彩,无论是釉下青花、釉里红、高温颜色釉,还是釉上粉彩、古彩、墨彩,色彩永远鲜艳,不会因日晒水浸而变色,便于收藏。
长期以来,陶瓷工艺在绘画上体现的是先有器型,然后由工匠将图案描绘上去,再通过烧结,这种过程完全是工艺品的生产方式,不是我们现代大美术概念所提到的原创绘画。可以说,近代以前的陶瓷艺术是停留在工艺上,陶瓷艺术品也一直停留在工艺品的范畴。它有两个主要属性:一,不是原创绘画;二,并不以绘画为主。
如果您有同类藏品吉祥图案瓷板画 请咨询电话:
王大凡瓷板画,干道甫的青花作品是独立、具体而自在的艺术形式。与架上艺术创作不同,干道甫的青花作品经过水与火、土与金的洗礼,似乎从人的内心观察自然的视觉方式,转化成了自然观察人之内心的视觉方式,或者说是自然与人心互相观察的方式。自然在观察人心,这是我们遗忘了的一个视觉。从这个视觉看,自然神性创造了人。当我们听到山中一株芭蕉摇曳、一片笋叶落地之时,难道不是自然在创作吗?在看干道甫的青花作品时,只有单个的视觉观察是有效的,因为干道甫已经阻止了统一性的审美视觉观察。在他的青花作品前,我们重新接受自然的呼唤与教化。
晚清民国年间,江西景德镇一带聚集了不少创作瓷板画的艺人。1928年的一次偶然机会,一位客商预订瓷板画,瓷板画艺人王琦、王大凡联络同好邓碧珊、汪野亭、何许人、程意亭、毕伯涛、刘雨岑,每人画一幅瓷板画,画完之后,很多人看了都非常惊讶和喜欢,请他们八人继续画。
南昌瓷板画,2008年拍卖的王琦粉彩瓷板《渔翁图》以241.5万元成交;2009年拍卖的王大凡一件《黄山四千仞》瓷板拍出780万元的高价;而在2011年的嘉德春季拍卖会上,王大凡的粉彩瓷板画《禹王治水图》以920万元创个人成交纪录。在不到数十年的时间里,“珠山八友”瓷板画的成交价格从几万元直线上升到几十万,甚至成百上千万。这些赤裸裸的数据足以说明“珠山八友”的瓷板画具有广阔的升值空间。
《百鹿图》瓷板画赏析
此件《百鹿图》瓷板画挂屏长97cm,宽52cm,熊清澄作于乙丑年,系近现代作品。瓷极平整,胎质细腻,厚薄均匀,釉面莹润,所用彩料光泽亮丽,色彩丰富。所绘百鹿传神奔放,富有生气,局部见有蛤蜊晕光,边框雕之制作精细,色浆内敛,是为精品之作。弥足珍贵,具有很高的收藏和经济价值。
明代瓷板画有青花、青花釉里红、斗彩、五彩几种,但瓷板画作品远没有器皿类陶瓷多。现存于世的瓷板画有两种:一是镶嵌于家具和其他生活用具之上的附属物,二是明代中期已开始成为独立绘画形式的瓷板画。从明代嘉靖年间的《婴戏图。青花瓷板大漆盒》可以看出当时瓷板镶嵌十分讲究。该漆盒盖面由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11块瓷板画。其中一块方形瓷板绘嘉靖朝最盛行的十六子戏春图,图中的儿童有的拜先生,有的斗蟋蟀,有的骑马,有的拖车,有的结花灯````个个生动活泼。“十六子”典出《左传》,后为称颂皇帝的辅佐大臣。整个作品青色浓艳、蓝中泛紫。传世的明代瓷板画大多属镶嵌类别,并非独立绘画形式的瓷板画,以下两件作品的内容不同,形式有别,也可见一斑。
广州溯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提供藏品估价、拍卖、私下交易、出售 藏鉴定定私下洽购安全保障服务咨询: 专业鉴定+透明交易+真实价格+给客户提供高额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