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纪念币
联系人:吴先生
联系电话详情可来电咨询
西藏等地铸钱,用铜加少许锌铅,铸成后钱体呈红色。 汉代至唐宋时期的绝大部分钱币均为青铜铸造,其特点是铜色青白中微带淡红。明嘉靖以后,开始向黄铜过渡,到天启年间,用黄铜铸市成为定制,钱币色泽较之以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例如先秦时期的铸市主要是铜锡合金铸成的,铜质呈青红色,质地较硬挺;隋代的五铢钱因为锡的成份大,铜质泛白,称之为白钱;乾隆五年以后,铸钱加锡。叫做青
慈禧太后纪念币
银元究竟有何特别之处何先生介绍说,一般银元重七钱二,而这枚银元重一两;经过磨损,现仍有33克多。这也是我国钱币史上首枚纪念币。据1992年出版的《中国钱币图鉴》介绍,当时此币的参考价就已经是24万元。
在中国近代机制币的名单中,有一枚银币可以说是鼎鼎大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就是--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库平重壹两银币,此币由于设计精湛,铸造精美,图案中有“寿”字及二龙戏珠纹样,故习称广东“寿字一两”或“双龙一两”,其稀有程度及其神秘的身世一直为藏界津津乐道,被誉为“传说中的银币”。
“寿字一两”银币发行于清代末年,在现存档案中未见记载,她的设计、铸造乃至试铸时间一切都是个迷。我们从有关钱币文献中可以获得一些信息,如大收藏家施嘉干在《中国近代铸币汇考》(1949年6月初版)中是这样描述的:“广东壹两:系一两制之试铸品,铸造年限失考,查一两制币,光绪十年吉林及二十九年户部均有铸造,此后亦有三数种,惟此种背上图案,谐作福寿,考据家认为或系光绪三十一年(1905)时,粤局奉到造币总厂行知,铸此祝慈禧太后七旬万寿者,试铸当极少,发见不过三数枚;”
金银币收藏家张璜在《中国银圆及银两币目录》中也有记载:“CH180,广东省光绪无纪年,寿字壹两,背面正中有一古写寿字,据传或系光绪三十年铸此以祝慈禧太后七旬万寿者,确否待考,十分罕见;”此外还有其它诸多文献记载,但总不外乎几种猜测:1、庆祝慈禧寿辰70年说;2、庆祝慈禧寿辰60年说;3、户部推行一两本位制说。
首先,从构图上可以看出,该币具有非常明显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征:全币文字均为中文,不同于其他银币的中英双文字;正面“光绪元宝”两侧各有蝙蝠一只,与“福”字谐音,背面二龙戏珠图正中为一篆书“寿”字,图案寓意“福寿双全”,在中国属于“大福”的寓意,由此可见,此币设计完全不同于其他同时期银币,具有极为明显的纪念色彩,将其视为祝寿纪念币并不为过;
其次,中国在1894年为庆祝慈禧寿辰60周年曾发行一套九枚的纪念邮票,为同题材发行纪念币也是完全有可能的;第三,张执群著《造币钢模》一书中收录有“广东省造寿字银币”钢模数套,分为七钱二分和一两共两种,这证明了广东曾同时铸造这两种面值的主币,这在中国铸币史上是从未有过的,也就是说,至少一两币与光绪三十年(1904)户部推行一两本位制无关,所以,“寿字一两”完全可能就是慈禧寿辰纪念币,但她究竟是1895年还是1905年所铸,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随着人民生活改善,文化素养日益提高,收藏不再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已越来越成为大众喜爱的文化享受和一种新的投资,社会上亦形成了“盛世收藏热”。 在之前几年火爆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天价神话让许多投资者冲昏了头脑。三年赚五倍、半年翻一番已经是家常便饭。但事实上,这并不符合艺术品增长规律。如果一件艺术品在前两年涨幅过快的话,在今后一段时间的回调将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对古玩的价值与价格要有正确的认知。 哑音,则也必将怀疑。
5、了解铸造方法 我国主代铸币的铸造,大概经过了子范(土、石,铜)、母范(砖、铜)、翻砂等几个发展阶段。无论是真钱还是伪品的各种铸造方法,都会在钱币上留下相应的痕迹。这些痕迹就是我们今天鉴定钱币真伪的一个有力依据。 闻气味 此种方法是古钱鉴定中简单的一种。
联系人:吴先生
联系电话详情可来电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