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器收藏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古瓷器收藏队伍得到迅速壮大。据了解,目前在古瓷器收藏队伍中,除少数学者型收藏鉴赏家和企业型收藏投资家拥有一些高档古瓷珍品外,大多数喜爱瓷器的收藏者是以收藏中低档瓷器为主,其收藏目的也出于兴趣爱好、陶冶情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受近年来各类收藏品价值的大幅上涨的刺激,古瓷器收藏投资风生水起,“以瓷养瓷”之风逾来逾盛。
中国钧窑瓷器艺术研究者丁建中先生从中国瓷器窑口、釉下彩及窑变讲起。他说,由于历史原因,钧窑瓷器精品传世不多,形成了市场价格逐年攀高的趋势,在钧窑仿制品充斥市场的情况下,学习了解一些鉴定技法和掌握一些钧窑历史就成了收藏者所必备的知识。中国宋元时期北方瓷窑。在钧州境内今河南禹州市故名。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亦称“均窑”、“钧州窑”。创烧于唐代兴盛于北宋经历宋金至元代。以后历代都有仿造。
五大名窑瓷器的地方哪有
五大官窑瓷器,事实上,近两年中国大陆艺术品市场风生水起,中国瓷器也在国际拍卖市场上频频爆出天价,尤以雍正、乾隆时期的彩瓷最为突出,突破亿元大关的大都为乾隆彩瓷。相比之下,五大名窑瓷器的拍卖价格并不是天价。对此,甘学军解释,这种拍卖价格的不同受到目前收藏风尚的影响。尽管五大名窑瓷器代表了中国单色釉瓷器的水平,但国内藏家的收藏品味偏向于明清官窑,尤以雍正和乾隆官窑为主,“国内藏家喜欢色彩艳丽的审美。”
对此,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总经理也表示,大陆拍卖市场上几乎没有出现过五大名窑的身影,“乾隆很喜欢五大名窑瓷器,但从乾隆朝起,五大名窑瓷器便极为少见。为此,乾隆是到处收集。”正因凤毛麟角,五大名窑瓷器也是拍场宠儿。1989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了一只官窑洗,成交价为2200万港元。该官窑洗此前为日本藏家收藏,流传有序,被香港知名收藏家徐展堂斥重金收入囊中,“而目前在欧美流通的五大名窑瓷器拍卖价每件应不低于200万美元。”刘尚勇告诉记者。
五大名窑瓷器特点,因此,古瓷的市场前景看好,升值潜力仍较大。如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2006年秋季深圳拍卖会上,一件元代青花“五龙罐”估价300万元至500万元人民币;而在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德举行的“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艺品”拍卖会上,一件款式样品与“五龙罐”差不多的元代青花“鬼谷下山罐”则以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2.3亿元)成交,创下中国陶瓷艺术品拍卖纪录。
宋代五大名窑之说,始见于明代皇室收藏目录《宣德鼎彝谱》:“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名窑器皿,款式典雅者,写图进呈。”清代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说:“吾华制瓷可分三大时期:曰宋,曰明、曰清。宋最有名之有五,所谓柴、汝、官、哥、定是也。更有钧窑,亦甚可贵。”由于柴窑至今未发现窑址,又无实物,因此通常将钧窑列入,与汝、官、哥、定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
早在明清时期,民间即有“纵有家财万贯,不抵汝瓷一件”的口碑广为流传。时至今日,汝窑瓷器价格更是扶摇直上。不过,尽管价格不菲,在拍卖市场上能够流通的汝窑瓷器,甚至包括其他五大名窑瓷器都是凤毛麟角。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总经理告诉记者,由于五大名窑瓷器传世品大都已经归入世界各大博物馆或者藏家手中,能够流通的五大名窑瓷器便极为稀少,且主要在欧美市场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