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元宝”的制造始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止于民国元年(1912年)。
“光绪元宝”是清朝光绪年间流通的货币之一,也是大清光绪年流通大面值货币之首。由湖北两广总督“张之洞”率先引进英国铸币机器铸造,开启了光绪元宝铸造历史,当中有银币以及铜币,且每个版别都独具非凡,当时的铸币技术使后人为之赞叹,光绪元宝对于现今蕴藏了巨大的历史意义。
广东省造双龙寿字光绪元宝一枚,此币铸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初,为纪念慈禧六十寿辰而铸。张炯伯在《广东省造银币》一文中写道:“惟本品因未纪年,殊难遽断,然观其图案,谐作福寿,环绕双龙,幕无英文,意含颂祝,大异常制。由此以推,成为纪念币之一种,专铸以祝慈禧太后六旬万寿者也。”光绪元宝是清朝光绪年间流通的货币之一。由湖北两广总督张之洞率先引进英国铸币机器铸造银元和铜元,之后各省纷纷仿效。共有十九个省局铸造,除中央户部,地方省所铸铜元,皆在其正面上缘镌写省名。
清代以来经历了多场战争,龙纹光绪元宝损失严重,至今数量已极其有限。龙纹光绪元宝,这种元宝非常独特,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光绪年间的经济情况。为此,众多收藏家都纷涌而至,以期能够找出龙纹光绪元宝,以满足清代经济研究所需。大清广东双龙寿银币正面珠圈外上端刻有 “广东省造”四字,下端刻有“库平重一两”五字,都是柳体楷书。左右两侧各铸一蝙蝠图案,珠圈内铸满、汉文“光绪元宝”四字。银币背面珠圈外面铸双龙戏珠图案。珠圈里面铸有一圆形“寿”字,银币正面两侧所铸的一对蝙蝠图案寓意吉祥。这种银币分为阴刻和阳刻两个版本,其主要区别在于蝙蝠翅膀上线纹的雕刻上,一种是蝙蝠的双翼铸阴文线条,纹线稠密,称为“阴版”,另一种是蝙蝠双翼铸成凸起阳文线条,线纹稀疏,称为“阳版”。
光绪元宝是大清光绪年流通大面值货币之首,是我国首批引进海外技术的印发流通货币,对于现今也蕴藏了一定历史意义。光绪元宝中,价值极高的就是广东省造的双龙寿字币:库平重一两。广东省造双龙寿字币有两种版式,即直径为45毫米的库平重一两银币和直径为39毫米的库平七钱二的银币,两种版式的银币设计风格一样,但是在细节上有很多区别。本藏品为库平七钱二的版式,由于广东省当时铸造此币的目的是奉献清廷以祝慈禧太后万寿,所以铸额不大,大多奉献给清廷或赠于当时的达官显贵,见于民间流通的很少。当然,广东省造双龙寿字币一直以来就是家喻户晓的罕见银币珍品,收藏价值极大。很多专家在2012年就曾经列出值钱的十大银币,广东省造双龙寿字币分列其中。许多钱币爱好者也往往因其版面的精致不凡而被其深深吸引,甚至不惜倾尽全力花费重金将其纳为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