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空白期青花人物故事纹梅瓶鉴赏
梅瓶作为一种具有实用、装饰、盛酒器具等多种用途的器物,在唐代就已出现,宋时逐渐流行,并以其修长的体态备受世人青睐,时称“经瓶”,明中期以后,梅瓶成为文人墨客几案之上的陈设用器,到了晚清因其小口与梅枝之瘦小形态相似,仅能容一枝梅花,改称“梅瓶”。因其在历朝历代中都极其受达官贵人欢迎,所有窑口都盛产此器型,且做工讲究,故现存的一些梅瓶皆是体验当时时代工艺的巅峰的好工具。同时在拍场上的价格也是居高不下。
经首都博物馆原常务副馆长、研究员,CCTV-2《鉴宝》节目专家评委、《艺术品投资》栏目的资深专家张宁老师鉴定,此梅瓶洗口束颈、丰肩敛底、釉色蛋青,中部绘人物云朵,上下分绘花卉、莲瓣。青花呈色较浓艳,有“苏泥勃青”料痕迹,传世珍稀,为景德镇窑烧制佳品。
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历时近30年,战争频繁,饥荒不断。处在这样一个朝野动荡的混乱时代,景德镇的瓷业生产必然受到很大的影响。由于迄今为止几乎未见有这一时期任何官款的瓷器传世,被人视为明代瓷器史上的“空白期”和“黑暗时期”。但从《明英宗实录》、《大明会典》、《明史》、《浮梁县志》、《江西大志·陶书》等文献记载看,这30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的生产并没有完全停止,只是可能局势混乱,并不书写官款而已。目前所见明正统青花瓷器存世稀有,比较珍贵,梅瓶之类的大器尤显难得。此梅瓶为明正统前后(空白期)的典型器物,品相完好,存世于今,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