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钱的粮票,快回家看看
粮票是20世纪50年代至85年代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 中国最早实行的票证种类是粮票、食用油票、布票等。粮票作为一种实际的有价证券,在中国使用达40多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已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收藏者的新宠。
那时候,必须凭粮票才能购买粮食。其实凭票供应不是我国早期采用的,苏联在十月革命后,当时国内不稳定,内战不断,商品缺乏,就采取商品有计划的分配,发放各种商品票证,苏联早期的票证是1916年的鞋票。 美国也在二战时期商品紧张时,发放了各种商品票证,其种类也不少,这其中就含有粮票性质的票证。现在还有一些国家仍然采用凭票供应方式,如朝鲜、越南等一些国家。
各地的商品票证通常分为"吃、穿、用"这三大类。吃的除了各种粮油票外,还有猪、牛、羊肉票、
肉票
肉票
鸡鸭鱼肉票、鸡鸭蛋票,各种糖类票,各种豆制品票及各种蔬菜票等等。穿的除了各种布票外,有化纤票、棉花票、汗衫票、背心票、布鞋票、棉胎票等等。用的有手帕、肥皂、手纸、洗衣粉、火柴、抹布票、煤油票,各种煤票、商品购买证、电器票、自行车票、手表票,还有临时票、机动票等,真是五花八门,涉及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总之,大多数商品都是凭票供应的。什么样的商品就用对应的粮票去购买,对号入座,缺一不可。那么在粮票这一大家族里有些什么品种呢-略举一些有:有直接称粮票的,有大米票、面粉票、粗粮票、细粮票、小米票、土豆票等等。
各种粮票的尺寸是千差万别的,其形式有横式,也有竖式、齿状和正方形。有的粮票与人民币10元大小相同,而有的粮票只有1厘米大小。面额大的在千斤、万斤以上,面额小的仅为一钱以下。计量单位从旧秤市制到现在的千克制,应有尽有。每一套粮票通常按年限区分,依票面单位或重量排列,从1到70余枚不等。粮票内容名称各不相同,更是丰富多彩。粮票的设计各不一样,有的有精美的图案,有的将风景名胜和浓郁的民族风情设计在粮票上,如:陕西的兵马俑、广西的象鼻山、内蒙古的博物馆雕塑、西藏的布达拉宫、上海的外滩、湖南的韶山、贵州的遵义与黄果树瀑布及云南的石林等。有的有蒙文、藏文、维吾尔文、朝鲜文等。有的无图案而且纸质差,这些常体现在早期粮票上,只在纸上印上一些字,有的用铅印、油印,还有专门印粮票的厂家监制印刷,大多数粮票上面还盖有有关部门的公章,有的还印有编号等等。
值钱的粮票,快回家看看
1. 要看什么品种,是否稀缺,物以稀为贵。第一套全国粮票。1955年9月首次正式发行的第一套全国粮票,一套5枚,面额采用旧制的16两制,是可遇不可求的粮票珍品。“文革”时期的粮票。“文革”时期粮票多半印有毛主席语录、毛主席诗词和高指示等,上面盖着省、市“革命委员会”的大红印章。这是研究“文革”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重要实物,行情看涨。
2. 未曾流通或比较特殊的粮票。如1962年我国印制的火车、轮胎、飞机专用粮票及1965版2两的全国通用粮票。由于某些原因,这些粮票没有正式发行,仅印出了样票,极其罕见。另外,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发行的“抗美援朝”专用饭票、1971年国家粮食部发行的军用供给粮票,以及福建省发行的“军用价购大豆票”等特殊的票证,都是很值得收藏的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