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晚期银币是很好的收藏选择。因为银币图案特殊,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在收藏市场十分热门。而且经过近年来人们对银币的热爱,市场上的收藏价值日益高涨。大清银币宣统三年的风格在龙洋系列钱币中独树一帜,因其版本众多,美观而有气势,受到众多收藏家的青睐。
清宣统三年(1911)清政府拟订了《整顿圜法章程》,当时清政府欲统一币制,聘请海外高级技师精心设计制造了这套宣统三年大清银币。其中提出银币专由造币总厂制造,保留南洋(江南)、北洋、广东、湖北四局为分厂。在制造银元的同时,许多人提出了制造金币的主张,进入20世纪,兴起了关于建立本位制度的讨论,有人主张中国实行金本位制,在黄金储备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先实行金汇兑本位制(亦称“虚金本位制”)。这种币制以黄金定价格标准,但国内实际流通的是银元,银元按黄金价值流通,是黄金的价值符号。在金本位制尚无实行条件时,当时普遍主张先实行银本位制,在此前提下,又产生了货币单位的“两元之争”。有人主张银元重一两,有人主张重七钱二分,即以元为单位。
新币刚试铸成功,正逢武昌起义,于是大部分新版银币胎死腹中,只留有少量样币,计有六、七种版式,长须龙是其中之一。长须龙因背面龙首之须特长而得名,属于试样性质,因图案精致、存世稀少而受人重视。
大清银币中的版式有曲须龙、反龙、大尾龙、曲须龙小字版、长须龙、短须龙还有深版、浅版与R后点版之分。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吉”字库平壹两大清银币问世。该币为天津造币厂代铸,为试铸样币。钱币正面上钤有满文“大清银币”,中央钤有汉文大清银币,“吉”字居中,下钤有币值“库平一两”,两侧镌“戊申”二字。背面蟠龙居中,上钤有英文“光绪”,下钤有英文“库平一两”,两侧镌花星饰。
2013年,一枚品相完好的“大清银币”拍出460万的天价,成为轰动收藏界一时的响雷,学者认为,“大清银币”收藏价值难以估量,是古玩收藏市场的“偏门”,加之银币的使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故此,尊慧提供的此枚大清银币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而且古钱币是不可再生之物,像此枚大清银币存世量极为稀少,如今被各大收藏家和博物馆搜刮而去,唯有在高端拍卖会上偶尔能见到它的身影。古钱币在收藏市场一直是比较热门的收藏品,虽然在历史的推移下,许多古钱币早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流通功能,但是却多了考古价值、艺术价值、欣赏价值、收藏价值等各种新功能。经过一定时间的演变,钱币爱好者以及钱币收藏家们的数量也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正是这些人的喜爱、追捧,古钱币收藏的火爆热浪总是一波接着一波向我们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