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锭,中国古代货币,即熔铸成锭的白银。始自汉代,其后各代皆有铸造,但流通不广。至明代盛行,但不是国家法定银锭货币。至清,始作为主要货币流通。重量不等,因以“两”为主要重量单位,故又称银两。
清代是中国银锭铸造和发展的鼎盛时期,由于地域不同,铸造工艺流程不同,各地银锭的器型各异、形式多样、名称繁多,深受银锭集藏者喜爱。银锭具有较高的保值功能,近几年价格暴涨。
为了保证银锭的质量,表示对经手铸造的银锭负责,许多银锭上都留有铭文。内容大致包括银锭铸造的时间、地点、官员及工匠姓名等,由于时代不同,内容也不尽相同。
锭面中心微凹,锭底及周边有蜂窝孔和细密状水波纹,蜂窝孔深浅不一,口小洞大圆润光洁,蜂窝内可见金属光泽且气泡所留呈态自然。银锭两侧有很规整的弧形,弧形由底两侧至翅尖,弧度较低,个别磨损严重处呈黑色且使用布料等无法轻易擦除。
银锭属于清代的银锭,此锭锭型规制,风格明显,戳记清晰,原始包浆,上美品,拿在手上感觉沉甸甸。像这样的银锭,它身上聚集了岁月积淀,同时又有历史文化,自然超越了纯银本身,具有很大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