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识别银币版别。不同时期的中央造币厂和不同地方的造币厂在设备、技术和工艺上均存在着差异,再加上还有私版掺杂在内,这就使得即便是同一样式的银币也会有几种版本,称为“版别”。版别有大小之分。大版别主要是样式种类不同,图案、币文存在明显差异。如袁像银币壹圆,俗称“袁大头”,纪年分三年、八年、九年和十年,有造币总厂铸造的,有分厂铸造的,还有甘肃等地方造币厂仿铸的。解放战争期间,沈阳和上海的造币厂也曾铸造过。不同厂家、不同模具所铸银币,均有不同,这就是大版别。小版别是指银币样式种类相同,但由于铸造设备、碾机设计等方面的不同,再加上模具也会有自然磨损,所以,同一种银币也会有细微差别。
银元的价值体现的两个方面:
一是年号,越是久远的越有价值;二是银元表面的“净度”——银元在流通过程中,往往会被钱庄或是大户人家盖上专属戳记,经常流通的银元正反两面都会被戳上满满的印记。银元戳记越少,价值越高。很多买卖银元的,为了提高银元的价值,一般都会对银元的戳记进行修补。
银元真伪辨别的方式和方法:
一是材质的辨别,这个较简单,常用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指甲夹住银元的中心点,对准银元的吹一口气后再将银元移动耳边,能听到清脆、悠长的金属响声则为真品。二是银元年号与“净度”的辨别,这个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不过如果细心点,也能通过银元表面的平整度、新旧光泽度上发现些蛛丝马迹。
近年来银圆收藏不断升温,其主要原因是银圆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艺术价值、材质价值被人们普遍接受。因利益驱动,银圆作伪一直是古玩做假的“重灾区”。作伪技术不断改进,仿制花样不断翻新,上当受骗者屡见不鲜。迄今为止,钱币研究界最重要的两本近代机制币学术著作都是外国人写的。一本是特拉西·伍德华的《中国当十铜元》,一本是耿爱德的《中国币图说汇考》。2005年,我和弟弟两人根据伍德华于1926到1935年间在《中国科学与艺术杂志》 上连载的英文原文,编译出版了《中国当十铜元》的中文版。1986年,我托友人在美国一个拍卖会上花600美元购得一本1966年美国版的《中国币图说汇考》,当时我每月工资仅64元人民币。两年后,朋友来中国旅游,我才拿到书,便马上着手翻译,但因版权问题,这本书的中译本直到最近才出版。这本书按年代编排,共收录中国近代机制金银镍铝币图版1597种、戏作币45种、臆造币110种、纪念章30多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