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丝长满栽培袋, 过几天后即可开袋播种, 现在羊肚菌主要有两种栽培方式:菇房排袋出菇、野外大田出菇。
(1) 菇房排袋出菇。
这种出菇方式的优点是利于管理, 调节温度、消除病虫害、管理水分等操作显然比野外出菇更方便, 缺点是需要面积较大的室内栽培场地。栽培前先将菇房及床架消毒, 根据空间用10 m L/m3甲醛加1 g高锰酸钾进行密闭熏蒸。每层床面上铺一块塑料薄膜, 膜上铺3 cm厚的腐殖土,拍平后将脱袋后的菌袋排于其上, 床面菌袋排列40个/m2, 腐殖土提前用益富源菌菇生态宝发酵好。排完后喷菌菇生态宝200倍稀释液1次, 覆土3~5 cm, 最后在表面覆盖阔叶树落叶2 cm, 保持土壤湿润。1个月后羊肚菌子实体就可长出]。
(2) 野外大田出菇。
这种方式是仿生态的出菇方式, 成本较低, 是我国现在种植羊肚菌的主要方式。栽培前土地要翻耕杀虫, 用石灰和广谱杀虫药进行杀虫灭菌处理, 然后冲施益富源菌菇生态宝,补充土壤有益微生物,调节ph值。
在大田中或者林间, 挖一条25 cm深、100 cm宽作畦。若在大田中栽培, 可以搭建遮阳网。播种时, 将培养好的菌种揉碎至1 cm3大小, 并进行覆土, 厚度2~3 cm, 菌种用量为3750~4500袋/公顷。在土上可以盖一层2 cm厚的阔叶树落叶, 保持土壤湿润。下种后定期喷洒菌菇生态宝稀释液,保持空气湿度。
一般在播种后10~15 天, 当菌床上长满像白霜一样的分生孢子时, 开始放置外援营养袋。过40天左右, 营养袋内营养成分耗尽, 且地面有大量原基产生, 撤除外援营养袋, 刺激子实体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