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世祖忽必烈时(南宋景定元年至景定四年,公元1260~1263年),曾铸造中统元宝。钱文分楷书篆书两种,楷书直读,篆书旋读,并非对钱。存世均罕见。同时中统元宝还有一种供养钱,元代皇家崇信佛教,寺院拥有很大的权力,供养钱即为寺庙所铸,主要为礼佛用,元代以纸币为主,铜钱往往不足市用,因此供养钱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流通。供养钱铸行不多,制作粗陋,钱径较小,今已不易见到,所见有至元通宝、大德通宝、延祐元宝、至治元年、泰定通宝、致和元宝、天历元宝、至顺元宝、元统元宝、穆清铜宝等。
铸期: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年间(公元1260~1263年)铸,蒙古汗国钱
特征:小平,铁文真、篆二体。存世绝少
至元通宝
至元通宝是中国古代钱币之一。元代的至元通宝四体文钱,是元顺帝至元年间(公元1335年至1340年)铸造的。元世祖忽必烈于公元1285年至1294年也曾铸造过至元通宝钱,但只有汉、蒙两体小平至折三共六品。而元顺帝所铸造的至元通宝版式繁杂,变化无常,除光背外,有背“玉”、背星月、背异文及供养钱等。其四体文钱便是这一时期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