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銀幣,鑄於宣統三年(1911),戶部造幣總廠制造。該廠設於天津,生產宣統三年大清銀幣有多種式樣,其中進入流通領域的大清銀幣只有曲須龍壹種。龍是我國古代傳說中壹種有鱗有爪並能興風作雨的神異動物。千百年來,龍作為中華民族的象征,受到億萬龍的傳人頂禮膜拜。龍的藝術形象,成為我國傳統裝飾的重要題材,在從古至今的許多建築、器物上都留下了不朽的造型。在作為財富象征的錢幣上也可以尋覓到龍的蹤跡。 中國的銀元種類在短短的100多年歷史中達600多種。較有代表性的品種有光緒元寶、宣統元寶、宣統三年大清銀幣、袁頭銀幣、孫頭銀幣幣等。 晚清銀幣以光 緒幣為代表,“光緒元寶”的正面鐫有“光緒元寶”上字是各省造的省名,背面為盤龍,各省統壹制造, 銀元是世界上銀本位制國家的主要流通貨幣,大約在16世紀,銀元流入我國。1890年(光緒十五年)開始正式鑄造銀元,民國時期建立銀本位貨幣制度以後,也以銀元作為主要流通幣。現在,銀元是近代幣收藏的重要幣種之壹。
2005年3月,壹件光緒23年的大清銀幣在倫敦佳士得拍賣公司錢幣專場拍賣會上以28.68萬英鎊成交,合約248.3萬元人民幣,成為屆時中國錢幣板塊贏家。 當然,從投資理財角度來分析,錢幣收藏也是大有可為的壹件事,“大清銀幣”在2001年的時候,每枚售價大約在8萬~10萬元年的時候,每枚售價就已經達到了100萬~300萬元,而到了2015年,好品相稀有大清銀幣單枚價格至少2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