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古称厌胜钱或压胜钱,现在又称玩钱、民俗钱或包袱钱。花钱的历史十分久远,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就有“除凶去央,辟兵莫当”的花钱及宜子半两等,但是唐代以前花钱的品种很少,一般都作为官用或者由社会上有一定地位的阶层使用,平常百姓使用的相对较少。
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花钱品种更加丰富多样,主要包括钱文钱、吉语钱、生肖钱、上梁钱、挂灯钱等,涵盖各个地域各个行业。清代花钱官炉占据主要地位,地域包括云、贵、川、苏等。
笔者收藏了一枚清代“状元及第”花钱,就是苏炉花钱,正面是“状元及第”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背面上写“福”字,下卧鹿,反映了人们把幸福和财运都寄托于金榜题名的朴素思想,真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以前花钱作为钱币的附属品,一直没有地位,然而近些年来,由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民俗文化的兴起,花钱越来越受到广大收藏爱好者的重视,很多文化艺术性高、存世量小、铸造精良的花钱上涨到了令人瞠目的地步,如2012年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春拍中,一个清早期“福寿康宁”背“吉祥如意”的花钱,甚至拍到了146万元的高价,让人不禁感叹花钱收藏的迷人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