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古董鉴定 出手 交易
這个艺术家的作品值不值得收藏?
這可能是一个既迷惑收藏者,又困惑普通爱好者的问题。然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对于一幅艺术作品更是如此,审美能力有高低,人对事物有好恶,暂时将這些主观因素抛开
,尝试着分析客观因素来解读一下這个问题。
艺术品对应的是艺术家,一件艺术品是否有收藏/投资价值,先得了解成就它的艺术家。以下
本人浅薄心得总结,仅供参考。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与方法,期以引玉之效。
第一:时代性
我们处在一个多变的时代中,每个时代背景下,产生的艺术作品都不相同,优秀的艺术家对时
代的感受会很敏感,会有自己的思考,這些思考会直接反映到他的作品里。
就像二战后,经历了经济萧条、世界大战的美国,人们处于惶恐之中,他们开始对社会产生怀
疑,艺术家也一样,他们无法改变残酷的社会现实,只有拿起画笔来寻找一个表达情感的出口
,于是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应运而生,出现了像波洛克、罗斯科這样的艺术家,他们用抽象的语
言,表达着对于战争/自身遭遇的真实感情。
对于观众而言,我们收藏、凝视這样的艺术品不仅可以丰富自己对于艺术家所处时代的认识,
也可以从艺术家的思考中补充那些未知的领域。
所以是否具有时代性成为我选择一件艺术品第一个考量要素。
第二:民族性
文化的力量有时是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方方面面,各国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所以产生的艺
术表达方式和创作思想千差万别。
古埃及是一个生死观很强的民族,他们认为人死后会化为一颗星星,进入另一个世界,只要尸
体安好存在就可以循环的重生,有钱的法老们为了更好的保存尸体,建造了金字塔,作为世界
七大奇观之一,它比为艺术而作的艺术品更持久,更具有美感,成为埃及的一个符号。
我比较喜闻乐见的是中国的艺术家能用本国独特的艺术语言来述说个人的艺术主见。纯粹的临
摹不能算作品,文化自信在這个充斥着崇洋媚外的社会中提出来显得如此重要。
第三:创造性
艺术家应是敢于突破现有观念、不断尝试改变的一群人。
从古至今的艺术圈,画家与画匠被区分的很明显,画家看不起画匠的示例很多,古有出身工匠
,早年为漆工的仇英,虽踏实刻苦,仿古临摹可似真,精工细描很写实,但因不懂诗文、画面
缺文气与创新,仍不被广泛的文人圈所接受,以至明末画坛评论大佬董其昌在“南北宗论“中
将仇英归为了贬抑行家画的“北宗”一派。
离我们近一点的齐白石也与仇英一样曾经同样的问题,当年齐白石为了躲避家乡的土匪战乱来
到北京,起初北京的艺术圈对這个木匠出生的画家也是不认可的,所以早期齐白石只能以刻章
为生,直到后来遇到了在北京文艺圈混的比较好的陈师曾做经纪人,不仅在艺术上给出自己的
意见,还不留余力的给他四处宣传,齐白石也是个刻苦专研、敢于否定自己的人,衰年变法可
能大家都听说过,齐白石在65岁左右改变了许多自己的绘画技法,融合了当时很受欢迎的吴昌
硕画作的金石趣味,创出了“红花墨叶”的个人艺术特点。
一个艺术家缺乏了创造性等于鸟没有了翅膀,画得再好,只能是画匠。艺术界的“工匠精神”
应该体现在对“变革”的执着追求上,追求不同、强化本我、求变是艺术家的基本素养。
画笔永远转的没有脑袋快,时代性与民族性是思想、精神层面的东西,创造性可能更强调的是
艺术表达方式的问题。同时具备这三方面的艺术家所创作的艺术作品,个人认为是非常值得收
藏与投资
目前齐白石作品市场一路走高,模仿齐白石的作品多如牛毛,有的仿品技法拙劣,大家可以很
好辨别,而有的模仿逼真,一般收藏爱好者很难辨别,大家的作品容易模仿,但是多数是形似
而不是神似,大家的作品具有独特的神韵,这些是创作者的艺术素养以及他们的生活体验,在
作品中的表达,是不容易模仿的。所以,只要掌握一些做基本的字画鉴定要点,一般的赝品还
是可以应付的。
征集范围:
一:瓷器:高古瓷、宋代瓷器、元明清等瓷器
二:玉器:高古玉、明清玉等;
三:字画:名家名画、近现代字画等;
四:杂件:翡翠、田黄石、鸡血石、青铜器、古币、印章、错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