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收藏品 » 钱币

老银元不值钱吗,可你知道建国后回收了多少老银元吗?

  • 发布时间:2018-11-16 14:37:35,加入时间:2018年08月25日(距今2445天)
  • 地址:中国»安徽»芜湖:镜湖区万达二期三号写字楼22楼16号
  • 公司:芜湖博拍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洪炫,手机:13970334522 微信:hong7711927

很多朋友都跟我说银币不值钱,什么袁大头啊,孙小头啊,我家多的是,价值有那么高吗?今天小编就跟大家聊聊,众所周知,建国之后,我们国家开始了收兑老银元,那么当时收兑的数量有多少呢?又是以多少的价格回收的呢?咱们一起来看一些数据。

福建省的银元收兑信息较全,可以一窥当时的收兑情况

这张表是当时福建省收兑银元的价格表,还算比较详细。

1950~1953年,人民银行按重量和成色把银元分为甲、乙、丙三等以计算收兑价格。袁大头、站洋等为甲类,龙洋、船洋(正面有帆船图案)、孙中山头像银元、鹰洋等为乙类,其余的为丙类。1965~1973年,银元不分类,每枚兑价为1元。1973年4月1日起,每枚兑价为2.5元,1980年每枚兑价为5元。50年代,在“土改”、“三反”、“五反”运动的影响下,群众大量将金银兑换人民币,购买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加上福建华侨众多,解放初期侨汇中断,造成金银收兑业务猛增。1952年,全省甲类银元167.5万枚。1953年,随着城乡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展,物资交流日趋活跃,侨汇陆续沟通,收兑数量逐渐减少。

全省国家银行1949~1988年收购的银元数量统计见下表。

这个数字相当惊人,仅福建省回收的银元数量就在1600万枚左右。

再来看看其他省市的一些资料:在广州市人民银行1950年收兑金银外币统计表中,我们查到了当年收兑的甲类银元数量在328258枚,乙类银元数量在159400枚。海口市:当时的海南行政区首府。《海口市志》记载,(行政区内)“大多数县支行尚未成立,故货币斗争以海口为重点。…截至1950年12月底,海口地区共收兑黄金3647两,甲类银元262042元,乙类银元80310元,白银1090元…。收兑的黄金、白银统一由人民银行管理。此后每年均有收兑和配售,但为数不多。”

江门市:时为县治。《江门市志》载,1950年“共收购各种金饰367.753两,各种银圆35085枚。”

花县:《花县志》载,“1950年,银行收购银元1153枚,双毫15枚。”双毫是2角和5角的银币,黄金无收兑。“

安徽省。《安徽省志·金融志》记载:“1949~1990年,累计收兑黄金64.86万两、白银990.85万两。”其中“1949年6 月至1950年12月,全省共收兑黄金4862.67两,白银37799两,银元308844枚。收兑工作集中在城市中进行,合肥、蚌埠、芜湖、屯溪等主要城市收兑量,占全省收兑总量的70%~80%。”

1935年法币改革时,国民党政府回收了民间大约3亿银元,至1948年国民党政府再次改革币制时,估计国内尚存银元5.5亿元,发行“金圆券”又回收银元约年国民党政府迁台前又恢复銀本位制,並重新製造及發行與二十三年版船洋形式原完全相同之銀元,委托美国及上海等地共铸造約有4360萬枚。 1949年国民党迁台带走约3200万枚银元(另一种说法是5500万枚),不包括50万高官富豪等迁台的个人携带。 现在能够见到的银元存世量不足800万 

通过这些资料来分析,国家收兑银元的工作自解放初期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都没有停止过。当年的回收力度之大,可想而知。现在市面上能够见到的应该都是一些幸存者和出土货了!而这些收兑回去的银元,大多被回炉熔铸,以做它用。有人说,当年用银价来回收银元,大量熔铸,实在是太可惜;也有人说,如果不是建国初,人民银行大量的收兑银元,使得老银元数量大大减少,也不会造就它们如今的地位。你觉得呢?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