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元朝是中国历史上蒙古族统治者的一个王朝。蒙古族入主中原后,强制推行不兑换的宝钞制,甚至多次禁止金属铸币的使用,使纸币成为其基本币制,所以,元代铸钱的次数虽多,但数量和种类都比其它朝代少。元代铸币,钱文读法、文字及内容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有的钱上有蒙、汉两种文字,而钱背铸有梵文的则更少。
“根据拓图无法辨别真假,如果江先生所藏是真的,这个品相的"大元通宝"一枚市值至少在一万元以上。 ”杨老板说。
那么,该如何辨别古铜币的真假呢?杨老板介绍,辨别真假学问很大,必须要了解古铜币的时代特征和个别特征,也要了解一般假古铜币的基本特征。一般说来几种基本办法:
一是辨锈。真锈是长年累月自然长成,锈质入骨,坚硬牢涸,经久不变,人的手指难以刮动。而假锈较粗、疏、松、脆。容易刮动或脱落,有的虽看来坚硬,但经沸水煮或碱水洗刷,亦会全部剥落。
二是辨色。明中叶前铜币色青绿,有的泛红,称为水红铜。明代后期以后用黄铜铸钱,铜色浅黄而带光泽。清代新疆、福建等少数地区的咸丰钱用红铜铸造,铜色紫红。
三是辨声。由于假古铜币不是整块金属,而是拼合而成的,有的是两种不同性质的金属拼合而成的,币内有损伤。所以只要将其轻摔在桌面上,或用金属敲击,会发出破壳声,没有清脆响亮的金属声。
四是辨味。真的古币传世已久,仔细嗅之,没有任何火气。长期埋于土中的古币,刚出上时常带绿色的锈蚀,仔缎嗅之,有一股泥土香味。而伪造的货币由于冶铸未久、币上常留有冶铸时的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