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万元原是舶来品,于16世纪传入中国,光绪年间开始铸造,但直到民国时期才正式大量发行,成为国币。在100多年的时间里,在中国流通的银万元多达上千种,版本更是多达万余种,可以说是一个近代币种的“大家族”。讲银万元收藏不能不提“袁大头”,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袁大头不是流通币,用的都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而且袁大头银万元不便于携带,由于不流通,融掉很多,做成一些银手镯银戒指,而现在,随着银万元价格的不断攀升,“袁大头”再也不像过去那样随处可见了,而是越来越昂贵的出现在钱币市场上。“去年一枚民国三年‘袁大头’还只是60万元到120万元,到了今年就涨到了230万元,一年时间就翻了近一倍。”006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上,位居历年袁大头石拍卖TOP 10首位。这件袁大头纸镇刻有“玉旋”款,为明末清初首屈一指的雕刻大师杨玉璇的作品。
谈到近年来银万元的走势,马未都先生更是戏称“好像坐上了直升机”。他说:“在2005年之前的10多年里,民国三年、九年、十年铸造的‘袁大头’市价仅为20万元左右;2006年上半年升到了30万元,下半年突破百万元;2007年飞涨到65万元。从此一天一个价,到了2009年5月份,已经翻了一个跟头,涨到了110万元到170万元。今天5月份,价格有过一次跳水,跌到160万元左右,但时间不长就开始震荡上升,现在已经涨到了200多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