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铜币又名清代机制铜圆,铸造时间始于1900年(清朝光绪二十六年),止于1911年(宣统三年)。流通时间尽管只有十余年,但其鼎盛时期全国共有十七省二十局开机铸造铜圆。如以细微区别划分,其版式在千种以上。因此当代铜圆收藏爱好者以收集到十大名誉钱币之“大清铜币”为较大乐事。
近几年“大清铜币”成为收藏界追捧的宠儿,动辄上百万的天价。例如宣统年造大清铜币二分以315万元拍出,宣统三年大清铜币二十文以289.6万元拍出,己酉大清铜币中心汴字当制以271.3万元拍出,丙午(1906年)户部大以250.4万元拍出。
据中国钱币史略记载,清·宣统元年(1909年)铸已西宣统年造大清铜币。清·宣统三年(1911年)天津度支部造币总厂铸币。宣统二年(1910年)9月,度支部奏定“币制题例”,废两改元,确定货币单位名称为“元”,以钱为本位,一元为主币,重库单七钱二分。另以五角、二角伍分,一角三种钱币,五分钱币及二分、一分、五厘、一厘四种铜币为辅币。
大清铜币本公司部分拍卖成交记录:
拍品名称 估价(万) 成交价(万) 拍卖日期;
大清铜币宣统三年(长须龙0.00万万28
大清铜币宣统三年(短须龙0.00万万28
大清铜币宣统三年(大尾龙0.00万万28
大清铜币光绪元宝安徽库平0.00万万28
宣统三年大清铜币长须龙00.00万万5
-大清铜币版式繁多,尤以当十者为较。而如今,大清铜币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许多收藏家对大清铜币爱不释手,而收集多种多样的铜币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目标。鉴于各省铸行铜元毫无节制,清政府便着手整顿和统一币制,试图将铸币权收归国有,加强控制。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10月,清政府在天津设立的户部造币总厂开始铸造新式铜元"大清铜币",并颁布《整顿圜法章程十条》,其中规定:"铜元成色定为用九七紫铜,三厘白铜,原用听锡一厘";"重量定准当二十者重库平四钱,当十者重库平二钱,当五者重库平一钱,当二者重库平四分";"统一制造大清铜币,由户部颁发祖模,均与总厂所铸一律,惟于正面加铸省名一字,以便查考。每次铸出,均须呈送财政处户部化验,并由财政处户部随时遵派要员前往稽查","各省所铸铜币,应令该省所设官钱公估等局,酌量市面情形定价,随发随收,持之以信";"各省所铸铜币,不得大宗贩运出生活上,若各省需用铜币,可备价至总厂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