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拍卖行很多人不敢进

  • 发布时间:2018-12-05 16:23:53,加入时间:2018年11月26日(距今2445天)
  • 地址:中国»安徽»合肥:合肥市蜀山区
  • 公司:嘉和在线,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 联系:徐女士,手机:13399628591 微信:FyWs118

藏品送不进拍卖公司的原因很简单,不是拍卖行不缺货、不重视,而是送来的货不行,要么品质不行,要么不值得拍卖,要么东西不错但底价过高。

判定一件文物艺术品的真伪,一般只能依靠鉴定者的眼睛进行辨别并与记忆中的真品标准件进行比较而得出结论,因而鉴定常常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经验主义。文物艺术品的真假区分往往都是相对的,因为谁也没在现场见到画家在画,工匠在做,绝对真的证据常常很难找到。所谓真假判断实际上就是一个接近真品的百分比,说某件作品为真,是指其真实率或许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因此,世界上大多数的拍卖行都奉行一条成文或不成文的惯例:对艺术品古董可以不保证其真伪和品质,由买家们凭各自的眼光以质出价,价高者也许代表了真实性更高,品质更好。社会上对此议论纷纷,认为拍卖行应该要保真。这实际上是没弄明白文物艺术品的特性,也没搞清艺术品真伪鉴定的难度和相对性。拍卖行不是拍卖品的主人,而各种文物艺术品的品质参差不齐、千变万化,拍卖行无法真正了解他们的内在质量。拍卖行如果做出保真承诺就是对相对真的东西做出绝对承诺,这是不切实际的。即便最终问题到了法庭上,仍然面临真假无法绝对判断的问题。

由于拍卖品的文化艺术属性,美丽的光环罩在拍卖行身上,拍卖行的人都显得很有文化品味。笔者常听到一些藏家抱怨某些拍卖企业员工身上的商业味儿太足,过于势利。比如,征集拍品时讨好卖家,到拍卖会前又围着买家转;今年谁送拍谁就是“大爷”,明年没送就不受重视。笔者以为,拍卖业与通常的贸易营销行业不太一样,它没有固定长线的产品,春秋两季拍卖可能都要从不同的卖家去拿货,让不同的买家来竞买,因此很难与客户保持长期稳定的关系,春拍找你,秋拍找他,“一把一利索”。尤其在内地拍卖行间激烈竞争的局面下,谁有货拍卖行就拉拢谁,谁可能买拍卖行就围着谁转;而客户也类似,哪儿拍得好就送货到哪儿,哪里有好东西就去哪里买;互相的忠诚度都比较低。这种短期关系营销模式往往造成拍卖行在客户维护上出现漏洞。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