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面防水工程是建筑保护的关键防线,可不少屋面刚做完防水就出现漏水情况,这不仅让业主闹心,也反映出防水工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而在水密性验收环节,若不小心踩了坑,就很难及时发现潜在隐患,导致漏水问题频发。
刚做完防水就漏的常见原因
材料质量不过关
防水材料是屋面防水的基础,若使用了劣质材料,防水效果必然大打折扣。一些不法商家为降低成本,在防水卷材中掺入过多再生料,导致卷材柔韧性差、抗老化能力弱,容易在施工或使用过程中开裂;防水涂料若有效成分含量不足,涂刷后无法形成连续、致密的防水膜,雨水很容易渗透过去。
施工工艺不规范
施工是防水工程的核心环节,工艺不规范是导致漏水的常见因素。比如,在铺设防水卷材时,基层处理不干净,有灰尘、杂物或凹凸不平,会使卷材与基层粘贴不牢固,出现空鼓、翘边现象;卷材搭接宽度不足或未粘贴严密,雨水会从搭接缝处渗入。涂抹防水涂料时,涂刷不均匀,厚度不一致,部分区域过薄,无法有效防水;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多道涂刷,防水层强度不够。
细节处理不到位
屋面的阴阳角、管道根部、落水口等部位是防水的薄弱环节,也是最容易漏水的地方。如果这些部位的防水处理不当,如没有做成圆弧角,防水材料在此处容易开裂;没有设置附加层或附加层施工不规范,无法增强这些部位的防水能力,雨水就会从这些缝隙中侵入室内。
水密性验收易踩的坑
验收时间选择不当
防水工程完成后,需要一定的时间让防水材料充分固化,才能达到的防水效果。如果验收时间过早,防水材料还未完全干燥、固化,此时进行闭水试验,可能会出现假性渗漏现象,无法准确判断防水质量。而如果拖延验收时间,一旦发现问题,返工难度和成本都会增加。
闭水试验不规范
闭水试验是检验屋面水密性的重要方法,但很多人在进行试验时存在不规范操作。比如,试验水位高度不够,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无法全面检测屋面的防水性能;闭水时间不足,一般需要持续24 - 48小时,时间过短可能无法发现潜在的渗漏问题;没有对屋面的各个部位进行仔细观察,特别是容易漏水的细节部位,导致一些微小的渗漏点被忽略。
忽视与相关工序的衔接验收
屋面防水工程往往与其他工序相互关联,如保温层、保护层施工等。如果在验收时只关注防水层本身,而忽视了与这些工序的衔接情况,可能会出现问题。例如,保温层施工时破坏了防水层,保护层与防水层之间存在空隙,雨水会通过这些缝隙渗透到防水层下方,导致屋面漏水。
屋面刚做完防水就漏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而水密性验收环节的疏忽则会加剧这一问题的出现。业主和相关施工人员在防水工程中要严格把控材料质量、规范施工工艺、注重细节处理,同时在水密性验收时要避开上述的坑,确保屋面防水质量,让屋面真正成为建筑的可靠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