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收藏品 » 国画

徐悲鸿画作赏析

  • 发布时间:2018-12-07 10:58:43,加入时间:2018年09月22日(距今2084天)
  • 地址:中国»四川»成都:成都市高新区茂业中心B座1101室
  • 公司:四川雅汇香江拍卖有限责任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王建宇,手机:18685826640 微信:W18685826640 QQ:1416523981

不管是看近年来历届拍场,还是观展徐悲鸿纪念馆,大师笔下的马,首先给我们的印象就是百态千姿,有奔马、立马、走马、饮马、野马、群马等等在内的多种形式,而且一马一神态,一马一气质,它们既有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笔法,又具西方绘画中的精确造型,画风融贯中西,独成一派格局。

那么,大师笔下的马,何以生动如此呢?

没其他,惟不断画画画!按徐悲鸿自己的话说,“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用过极长时间的功。即以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的骨架、肌肉、组织。又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乃能有得”。

徐悲鸿的夫人廖靖文后来回忆,大师一生中画过的关于马的速写稿,就数以千计,他熟悉马的气质、马的结构、马的日常活动,和在技巧上需要创造的独特的表现手法,他的一生,是爱马、画马,也敬马的一生。

因为对马的各方面形态都了然于胸,徐悲鸿笔下的马,对细节描绘尤为重视,以画面上一两笔看似简单的马蹄为例,他都下过极深的功夫,他曾说,“马蹄比女人的高跟鞋还难画,因为马蹄是力量与重心的集结所在,是动静灵活的关键……”这些精辟独到而又细致活泼的创作理论,何尝不是大师长时间研究描摹的结果。

同时,为表现马的原始本真,徐悲鸿笔下的马,不带鞍辔,没有缰绳,英姿飒爽,尽显豪放,同时,他又以马喻人、托物抒怀,在写实的基础上用浪漫主义笔调,写出抗战时期,人们向往自由,追求理想的不屈与不凡。

徐悲鸿笔下的马为世人称道,年年现身拍场,场场赢得人气爆满和疯狂买单!那么,从收藏角度讲,大师哪个年代的《马》功力高,艺术价值最妙呢?

对大师创作路数最了解的非他本人了。徐悲鸿自己曾说,他画马的真正成就,是在1940年访问印度之后。

故事从1939年说起。 是年,应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之邀,徐悲鸿赴印举办画展宣传抗日。1940年5月,徐悲鸿来到喜马拉雅山下的大吉岭。大吉岭是印度难得的避暑胜地,但徐悲鸿并没有闲情逸致,而是带着纸和笔,不停地四处采风,用速写记录着异域的高山峡谷和风土人情,积累创作素材。

同时,也是这次游历,使得日后他的画马功力再上新等级。在大吉岭,他看到了许多罕见的高头、长腿、宽胸、皮毛闪光的骏马,他还经常骑着这样的骏马远游,更加逐渐了解到马的骠悍、勇猛、驯良、耐劳、忠实的性格,他对着骏马大量写生,进一步掌握了马的最美的神气和姿态,终于成了马的不二知己。

徐悲鸿访印期间 拜见泰戈尔

而此时,中国国内战局进入最为惨烈的阶段。在喜马拉雅山下,徐悲鸿天天收听广播,了解国内战况,随之或喜或忧。他在一幅《群马图》上题写:“悲鸿时客喜马拉雅山之大吉岭,鄂北大胜,豪气勃发。” 因为家国,因为气节,大师笔下的马,显然已不只是凡物,而是一洗凡空万古,成为世间独有!

3年印度归来,徐悲鸿生动地画出了马的气质和活力,塑造出了千姿百态的奔马,达到了“尽妙”之境。他还从对马的“尽精微”而走向了“致广大”。比如,他由此还总结出一系列让后来者受益匪浅的创作理论:

“美术之大道,在追索自然”;

“吾所法者,造物而已。碧云之松吾师也,栖霞之岩吾师也,田野牛马,篱外鸡犬、南京之驴,江北老妈子,亦皆吾所习师也”。

生来便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美术中浸染,后留学法国学习西画,其后又游学印度南洋,扎实的创作基底和丰厚的生活经历,让我们的悲鸿大师笔下,一匹匹奔马扬蹄奋踪,它们有的腾空起飞,有的蹄下生烟,有的回首顾盼,有的勇往直前,都仿佛立马要破纸而出。。。

想要和大师笔下的骏马一起飞一会儿的亲们,2018北京匡时春拍,“澄道—近现代书画夜场”,特别释出有徐悲鸿《三骏图》一帧,此图正是大师功力最妙时期——1940年的提笔佳作。

徐悲鸿 三骏图

112×110 cm 

估价:RMB1800万 - 2000万

本幅写三马,一改齐驱驰骋之剧动,以三马并立,或正面,或背向;有昂首前望,有低头弯颈呈依偎之姿,亦有提足欲跃者,各逞其态,在相对呈静态的处理手法中亦生微妙变化。它曾见诸于各类出版著录,也曾为国民革命军空军总司令部气象处少将处长钟龙光收藏,笔力老道,来源清晰,绝美真迹,实为难得一遇。

注:征集精品画作,如有保真藏品的藏家,欢迎致电咨询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