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收藏品 » 国画

铜镜的收藏价值

  • 发布时间:2018-12-14 17:23:15,加入时间:2017年03月13日(距今2970天)
  • 地址:中国»河南»郑州: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国际企业中心A座2302室
  • 公司:郑州利德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张,手机:13303865451 微信:a13303865451 电话:0371-55127952

古玩古董鉴定 出手 交易 

 铜镜就是古代用铜制作的镜子,是今天我们所用镜子的前身。用途与今天的镜子一样,是人们用

来妆饰理容的一种生活用品。但是,古铜镜除了实用价值外,还是精美的工艺品,它制作精良,形

态美观,纹饰华丽,铭文丰富,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具有很高的考古、艺术、收藏、观

赏价值。

  近年来,随着收藏热的不断升温,古铜镜日渐受到收藏家和鉴赏家的重视,本报协办、正在举

行的山东省文物精品大展上就有不少精美的古铜镜藏品,其中具传奇色彩的莫过于汉代四神规矩

镜。

  中国在什么时代开始铸造和使用铜镜,古史中记载了许多传说。《轩辕黄帝传》说:“帝因铸

镜以像之,为十五面,神镜宝镜也。”《玄中记》说: “尹寿作镜,尧臣也。”正如把一些发明创

造归功于黄帝一样,古人也将铜镜的使用说成起始于黄帝。这些传说虽然不足为凭,但它却把我们

的探索带到了一个古老的年代。黄帝时期正处在我国原始社会解体的时候,距今约5000年,“尹寿

作镜”的传说则要晚一些。1975年和1976年甘肃广河齐家坪和青海贵南承马台的齐家文化墓葬中先

后出土了两面铜镜,一下把传说和实际的时代拉近了。据碳十四法测定,齐家文化的年代为公元前

2000多年,距今4000多年,属原始社会的解体时期。由此可见,齐家文化铜镜应具有铜镜的初期形

式,已距铜镜的始铸年代不远了。

  上古的镜,就是大盆的意思,它的名字叫鉴。《说文》中说:“鉴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

照行,故用以为镜。”在三代之初,鉴都是用瓦制成的,所以古代的鉴字是没有金字旁的。到商代

初年的时候,开始铸造铜鉴,后来鉴字也有了金字偏旁。商周时期,虽然有铜鉴,但是瓦鉴依然通

行。到秦朝时期,才开始铸造铜镜,因为镜的使用优于鉴,秦汉以后,镜的使用更加广泛,镜的制

作也更加精良。镜以秦为最古,然而秦镜流传到今天的,都是出土之物。因为古代,死人用镜赠于

殓者,即用镜殉葬,取其照幽冥的意思,世代沿袭成为风气。因此古代的铜镜大多入土。古镜铜质

好的,入土多年,都不会失去其良美的质地。因此几千年后,仍可以看到古人的伟器。

  镜虽然开始于秦朝,但是真正的秦镜实际上难以得到。因为秦朝短促,产物也有限,而且,殉

葬的风气也不比后朝,所以现在所得到的最古的镜大多是汉朝的产物。汉镜极为精巧,且多有嵌镶

珠宝的。出土的古镜,泽漆光明、花纹明丽、匀净无疵、字画清晰、笔势纵横。汉代的铜镜都有铭

文,其铭文都是吉祥语句,如家势富昌、宜子孙、大富贵、大吉祥等。镜的名称则有日月镜、十二

生辰镜、尚方御镜、辟邪镜等,不可尽数。大概都用铭文或者作者为其取名字。只有唐代时制有透

光镜,镜背的字迎着太阳或灯光时,可以明显地映射于墙壁之上。明代末期,开始有以玻璃为镜子

的。清代乾隆以后,玻璃开始大兴于民间。直至民国初年,少数边远地区还有以铜为镜子的铜镜的

收藏价值

  在出土的汉代众多青铜镜品种中,四神规矩镜或称四神博局镜大概是文博界、考古界以及铜镜

收藏界最熟悉的镜种。规矩镜整齐严谨的布局,镜身上神秘莫测的“TLV”纹饰以及吉祥庆祷的铭文

,曾使许多学者绞尽脑汁,又曾使许多鉴赏家为之倾倒。古董市场有句顺口溜:“一方规矩镜,不

惜掷千金。”小小的 “TLV”三个符号却引来了洋洋万言的研究文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

说它是早期铜镜纹饰演变而成的,有的说它是由古代游戏六博演变而来的。但在西方学者中最流行

规矩文象征着宇宙模式的观点,镜钮代表中国即茫茫宇宙的中心,钮座外的方格表示大地,圆形的

镜子表示天,即天圆地方,方格四角外的乳钉,代表支撑天盖的柱子。T象征四方之间,V象征四海

,L象征防止恶魔进入大地的门。把整个铭文联系起来,表示自己置身宇宙中央,与宇宙一起运行,

周而复始,长生不死,子孙蕃昌。

  从镜背布局来看,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维。道家的宇宙观认为天下分5个方位即

东、南、西、北四方加中央,四神规矩镜背中心的钮代表着中央,以钮孔为中心形成子午线分出南

、北。道家讲五行学说,认为天下万物都来源于金、木、水、火、土这五行,任何事物都要遵循它

们运行的规律。方位即定,四神规矩镜背纹中的纹饰是严格按方位及五行的属性来配置四神各自的

位置的。镜背纹饰中既然有十二地支,那么在纹饰的内涵中必然对应十个天干。从四神规矩镜的背

纹中配置的四神及十二支所处的位置中,很明确地体现出了天干、地支、四神、五行之间的相互关

系。

  成书于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曰:“天道曰圆,地道曰方。”道家认为:天是圆的

,地是方的,在这种宇宙观的思维指导下,在四神规矩镜背纹的外缘大多铸有云水纹,这意味着宇

宙周而复始没有穷尽,镜背中心钮座外的内凹槽式方框代表着大地;中央属土,人们只能在大地上

生存,镜钮是大地的中心,方框至镜钮的区域就是大地了。因大地是方的,所以大地有四个方位。

在四个方位的外面,分别由四个神灵守护。这四个守护神便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大地的每个边的中心,即内凹槽式方框的每个边的中心,都有一个向外的“T”形饰。《山海经

·中荒经》云:“昆仑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若从道教的思维去考虑,四神

规矩镜背方框外的四个“T”饰应为四个铜柱。因有了四个天柱顶着,才使得四方的人们安居乐业而

不用担心天会塌下来。

  在四神规矩镜背方框的四个角,都分别对着四个“V”形符号纹饰,过去人们将其称为“规”。

规是画圆用的工具,今天称之为圆规。早在商代中期人们就已熟练地应用圆规。在镜背纹饰中与四

个“T”形纹饰正对的“L”形纹饰,被人们称之为“矩”。矩是角尺,是木工刨方形木料时用来画

线或测量的工具。相传伏羲发明了矩,从而教化人们做用具、盖房屋;从应用角度来看,矩比规的

用处更多,应比规发明的时期更早。从镜背纹饰看,西汉时期的许多镜种都采用了圆规进行镜背纹

饰的设计。如许多内向连弧纹镜的连弧纹数量为16,就是用圆规分出来的。四神规矩镜背纹饰的设

计,毫无疑问使用了圆规。看着四神规矩镜的背纹,很容易使人产生此镜纹饰十分规矩的感觉。

  从四神规矩镜背纹饰的布局来看,规与矩平均分布纹饰之中,十分有规律,它较集中地反映了

道教文化的意识形态。人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这方面四神规矩镜背的纹饰便是一个典

型的实例。

征集范围:

一:瓷器:高古瓷、宋代瓷器、元明清等瓷器

二:玉器:高古玉、明清玉等;

三:字画:名家名画、近现代字画等;

四:杂件:翡翠、田黄石、鸡血石、青铜器、古币、印章、错币等.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